739.堅持 (第1/2頁)

【明天1011點】

11月13日,患病6年的腸癌肝轉移的周阿姨來到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癌專病門診。周阿姨爽朗的笑聲很難與6年前她剛確診時恐懼、彷徨聯絡在一起。如今,她對診療過程“摸得門清”。“隨訪不要看專家、專病門診又快又好!”她從得病之初的憂心忡忡“自己能活幾年”,到如今完成隨訪檢查、配好藥,還要去服務檯預約心理醫學科及營養科門診。

她告訴記者:“現在癌症已經不是‘絕症’了,你們看看我生了“兩個部位”的癌,治療後控制的一直蠻好,我現在跑腫瘤醫院就像去看高血壓一樣,配配藥、做做檢查,就像慢性病一樣呀!”

癌症告別“絕症”時代

治療模式回應患者全生命週期需求

“我還能活多久?”數十年前,這是腫瘤醫院診室裡患者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如今,“我得了宮頸癌還能生二胎嗎?”“前列腺癌術後會影響我性功能嗎?”“我能術後再做**重建嗎?”這些關注生活質量的問題在臨床實踐中,越來越受到患者和家屬的格外關心。

隨著手術技術的日益精進、化療靶向藥物的推陳出新以及放射治療對於病灶的“精確制導”,癌症早已不是一種“絕症”。

今日在2021年腫瘤精準治療國際論壇披露的一組生存率資料也證實了這一結論。這份生存率資料對2008年~2017年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確診為惡性腫瘤並接受住院治療的近30萬腫瘤患者進行長期密切隨訪,結果顯示5年總生存率明顯提升達到71.3%,整體生存情況齊肩國際先進發達國家水平。

此外,另一份國內首個、最大規模的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轉移患者生存報告顯示,2008年至2017年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住院診療的2萬餘例已發生轉移的惡性腫瘤患者中,轉移發生後的總體1年、3年和5年生存率達到65.6%、33.4%和21.1%。

也就是說,即使發生了轉移,也還有五分之一的機率可以再活5年;部分瘤種轉移患者治療後5年生存率超50%,如前列腺癌轉移患者經過規範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高達54.9%。

“由此可見,大多數腫瘤患者如能經過規範治療,長期生存不是一種‘奢望’,如能在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大部分腫瘤基本可以獲得治癒。”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郭小毛教授指出,作為上海乃至中國腫瘤診療的“橋頭堡”,腫瘤醫院癌症診療模式和學科佈局早已不侷限於“疾病治療為中心”,而是致力於對腫瘤患者全生命週期包括生理、心理等需求的充分滿足。

近些年,醫院相繼開設了**重建、宮頸癌保育、遺傳諮詢、營養、心理、傷口造口、淋巴水腫護理等特色門診,滿足患者康復期的各種生理、心理及營養指導需求。“過去一個人悶悶不樂,對疾病忐忑不安、整夜整夜失眠,經過心理醫學科馮醫生的‘話聊’和科學用藥”,周阿姨坦言,自己睡眠好了、心中的包袱也放下了,免疫力也提高了,抗擊腫瘤的信心也更足了。

醫院黨高官李端樹教授介紹,醫院2013年建立社工部,致力於透過社工聯動志願者的方式,關注腫瘤患者可能碰到的心理、護理、營養以及法律等心理社會問題,對接外部資源,並開設全國首個面向腫瘤患者及家屬服務的“幫幫我”腫瘤患者心理熱線,累計服務1500餘人次。

2018年12月,醫院又建立了全國首個整合性、一站式醫務社工引領的患者資源小站,用“點單式”的免費主題諮詢,服務1000餘人次,並設立“青絲行動”,向貧困、因腫瘤化療脫髮的患者贈送假髮。

科技賦能患者服務升級

智慧醫療場景縮短就醫流程

11月13日上午9:00,周阿姨按預約時間進入門診診區簽到,沒過幾分鐘,叫號大屏便提示周阿姨進入診室。看完門診,周阿姨在手機上完成付費,並直接前往取藥視窗取藥……以往至少需要一個多小時的就診時間,現在縮短至不到半小時。

“以前來院掛號、等候門診、列印病史、付費都要排隊,幾次隊排下來就過了一個多小時了,”周阿姨說,“現在只要網上預約好號頭,按時間來看病,病史也不用列印,手機上直接能看到,繫結的醫保卡付完錢就可以取藥,省時間、少跑路!”

據吳炅副院長介紹,腫瘤醫院透過多個智慧醫療場景建設,聚焦既往患者就醫痛點,讓資料“多跑路”,縮短患者就醫時間,最佳化患者就醫體驗。在精準預約掛號系統上傳檢驗檢查報告,經過智慧分析比對,符合指證、亟需手術的患者將獲得“綠色通道”;門診病史電子化、診間支付等系統應用升級,患者“動動手指”即可完成付費“零排隊”,提升診療效率;網際網路醫院讓腫瘤患者足不出戶完成專業諮詢……

“數字化轉型明顯改變了既往患者的就醫模式,患者就醫更便利,醫生也從中獲益”,郭小毛院長表示,“智慧系統的輔助,讓醫生能夠獲得更及時和精準的診斷資訊,進而能夠給出更規範的治療方案。醫院還將在更多場景中拓展數字化應用,提供更多讓廣大市民可感、可知、可及的智慧醫療服務。”郭小毛院長說。

科學研究“反哺”臨床

科研成果讓腫瘤患者生存獲益

腫瘤醫院是全國腫瘤診治的“排頭兵”和“先行者”,同樣腫瘤醫院的科研產出近些年也呈現“井噴”式的增長。

據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陳震教授介紹,醫院從2010年國自然立項總金額的4427.1萬元到2020年立項總金額達到18260.5萬元,醫院的科研立項“數”和“質”均呈現“齊飛”態勢。

最新小說: 我用驚悚遊戲,虐哭全球玩家 此地有妖氣 十塊錢挑戰求生節目被直播 穿書後,前夫他三個人格都愛我! 都市絕代劍仙 萌寶來襲:爹地跪求媽咪復婚 全網黑後,病嬌她被偏執大佬嬌寵 重啟文娛從TVB開始 德雲大魔王 神醫下山:我真的是來退婚的! 離婚後成了神豪 我的手機能挖礦 都市最強風水師 我有一個仙寶葫蘆 離婚後渣夫追妻火葬場 嚇人,我們是認真的 我是礦老闆 荒島求生:養了小狼狗後我爆火了 夢迴1998 香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