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科大學的寒暑假時間都非常短暫,就像個小龍蝦,掐頭去尾剝了殼後,留下的只有小小的身體。
暑假前的學期,考試往往要到7月10日左右才結束,等休息到了8月20前後就已經準備開課了。而寒假更慘,基本就圍繞著春節在過,年初一前一週結束考試,初七一過就準備返校上課。
05年的春節在2月初,大批次的學期末考試都放在了一月底。
對於丹醫大大三上半學期的學生而言,這個寒假過不過的好,春節心情如何,完全取決於這次基礎醫學院向臨床過度的過關考。
臨床素來有內外婦兒四大金剛,基礎醫學自然也有。
作為過關考的四大科目,生理、生化、解剖、病理當仁不讓。
基礎醫學的學習多半以死記硬背為主,當然也不乏有靈性的學生能很系統地把知識點穿插在一起,做出一個系統性記憶。
這種記憶方法需要前期大量的準備,還需要對知識有極深的認識。
花費極大的非記憶精力去經營這樣一種系統,在當時看來是浪費時間,可一旦系統成型,就能在後期收穫這種努力帶來的甜美果實。
而基礎醫學本身就是在構築一個基礎系統,之後出現的知識都只是這個系統的補丁而已。記憶所需要的就是等補丁下載完後,那一小撮的檔案整合時間而已,非常方便。
方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能做到的畢竟是少數,其餘大多數普通學生還是得靠單純的記憶來應付考試。
05年1月20日結束所有課程,21日一天覆習,22日便開始上半學期的期末考,25日結束。
考後大一大二的學弟學妹可以正式結束上半學期的學習,回家愉快地過寒假,而大三卻要繼續留校。學校會給予他們7天的短休假,美之名曰“備考周”。
期末考試之後才被奉為備考周的奇景,恐怕就只有在醫科大學裡才會遇到了。
待這輪備考結束,也就是2月2日開始為期兩天的過關考,2月4日才正式放寒假。因為正式放假後的第五天就是春節,所以很多外地學生就會選擇留校。
其實本科階段有太多本科生選擇留校。
本來小龍蝦的肉就已經夠小了,還只有一個,要是再往裡切那還不如不吃來得乾脆。
在這段期間,最難熬的並不是過關考前的七天,而是期末考前的那一個月。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究竟是複習本學期的科目,還是抽出時間來複習過關考的四大金剛,會成為了困擾每個大三學生的難題。
平時就認真學習記憶的人會選擇平穩看書,雨露均霑。
而平時對學習不太上心的就會選擇臨時抱佛腳那一套,堅決秉承就近原則,即下一科考什麼他們看什麼。這樣能很好地應付期末考試,但之後的七天將會成為真正的地獄。
正常人是沒法在短短七天時間裡複習完那五本書的。
到時幾棟住宿樓會少卻許多歡笑,通宵教室又將燈火通明一整夜。
在這苦悶的一個月時間裡,忽然出現了一個如此清新脫俗的研討會。它既不限參會人數也不限參會人身份,對這些醫學生來說,猶如在滿是陰霾的教學區裡推翻了裝滿了五顏六色塗料的塗料架。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通公告欄後的署名:祁鏡,綠色無公害的塗料。
早在03年登革熱的時候,這個人名就已經透過師兄弟師姐妹之間的廣泛交流,從丹陽醫院輻射到了整個丹醫大的基礎醫學院。
上個月初,鉤端螺旋體的出現,再次把這個迷一樣的學長推向了風口浪尖。
尤其是大三學生們,年後就要進入臨床醫學院,熟悉帶教老師,認識臨床上的一些醫生成了複習學習之外的主要內容。
祁鏡如此大名,自然成了他們首要研究物件。
當然能進丹陽醫院的只有少數,其餘的學生會被分配到其他三甲學習實習,這次研討會或許會成為他們唯一一次近距離接觸這位學長的機會。
“奕辰,你真的見過祁學長?”
“見過啊,怎麼了?”
林奕辰看著身邊幾個同學兼好友沉淪的模樣,實在有些費解:“你們不至於吧,就是個實力不錯的內科急診醫生而已,根本沒大家形容得那麼誇張。”
這話游出林奕辰的嘴巴,在她周圍晃盪了一圈,便消散在了火爆的大禮堂裡,根本沒機會鑽進她們的耳朵:“本來以為咱們去一院實習碰不到他的,誰會想到他會回來開討論會,興奮啊。”
“興奮死了啊~”
“啊,我不行了!”
“你們能不能別犯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