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意義?不會吧。”兒子看向了祁鏡手裡那本健康雜誌,辯解道,“這本健康雜誌上說過,多吃南瓜和胡蘿蔔有益降糖。我爸血糖一直不好,我估計他也是看了這本雜誌才給自己安排了這些食物。”
“還挺養身的。”胡東昇暗暗說了一句。
“也是歲數大了,很多人都會往這方面努力。”張紹文看著三位小年輕說道,“你們才二十多歲,當然不知道這種心情。”
“可是吃胡蘿蔔南瓜降糖沒理論支援吧。”高健深挖著自己腦海裡的各類理論知識,“就是些β胡蘿蔔素而已。”
“我也沒聽說過。”
“沒有嗎?難道吃了沒用?”兒子有些詫異,某些奇怪的認知出現了偏差,“這可是上京專業科研機構研究出來的,真正的食療,可比吃藥有用多了。”
“哈?”胡東昇皺起了眉頭,“他們這麼寫你就信啊。”
“專業機構?”張紹文也很詫異,“領導是誰?誰帶隊做的課題?碩導?還是博導?手裡團隊多少人,用的是哪兒的實驗室?”
“話說,你怎麼信這東西?”
兒子思緒頓時混亂了起來,兩種思想交錯在了一起:“難道這是錯的?不會吧,看他們說著還挺專業的。”
就在幾位醫生還想進一步糾正這個錯誤的時候,祁鏡終於站直了身子,笑著走到病床邊:“其實理論性支援還是有的,南瓜和胡蘿蔔都含有特定的澱粉,食用時會刺激分泌胰島素。”
“有嗎?”
高健搖搖頭:“我從沒聽說過。”
“你沒聽說過也正常,這個理論實驗就用在了老鼠身上,效果確實有。”祁鏡解釋道,“不過,如果按照同比例劑量應用在人身上的話,攝入量要足足提高上百倍,也就是一天要吃起碼四斤南瓜才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四斤有點猛......”
“那看來當飯吃都吃不到那麼多吧,還容易發黃。”
“所以以後還是別吃了。”
......
整件事兒的來龍去脈在祁鏡的提點下,展露在了所有人面前。不僅解決了一院三例疑似鉤體病的黃疸病例,還順帶解決了一個“疑難”病人。
現在這個病人的問題絕不是什麼黃疸,而是難以控制的血糖。之後他們需要找內分泌下來會診,看看是否有必要收入住院調整用藥策略。
張紹文心裡少了個疙瘩,不過祁鏡所要做的鑑別診斷才剛剛開始,三例黃疸只是配菜,過後才是大量腦梗病人組成的主食。
11月丹陽漸涼,溫度直線下降,最近已經向10度以下邁進。
低溫會讓人體血管大量收縮,使得原本管腔狹窄的血管雪上加霜。
都說冬至是閻王收人的時候,雖然有民間傳說的色彩,但其實也有一定理論上的說法。畢竟冬至就意味著真正的寒冬到了,低氣溫下心梗和腦卒中的發病率會成指數級上升。
現在一院內急最不缺的就是腦梗,胡東昇花費時間最多的地方也在腦梗上。
而且這種類似流調一樣的篩查和平時的鑑別診斷還不一樣,需要考慮病人的發病時間、腦梗持續時間、有沒有血象上的變化、最近有沒有外出,有沒有接觸過野貓野狗......
就這樣,留存到祁鏡面前的腦梗病例仍然有8位。
“畫表格吧,只是看說明不了問題。”祁鏡看向剛到一院的蔡萍,“蔡主任,你有沒有遇到過單純腦梗,連血象都沒有變化的病例?”
“還真沒見過。”
蔡萍手裡是胡東昇剛送到她手裡的名單列表,看了兩眼後說道:“其實像那位餘偉民一樣的病人就已經非常少見了。”
“不得不防啊,單單一院這兒就有兩個這樣的病人了。”祁鏡把那位17歲腦幹損傷的病歷本遞到了她的面前,“這就是之前我和你說的那位姑娘,非常典型的腦幹損傷。”
蔡萍看了看病歷本里記錄的情況,嘆了口氣:“挺嚴重的,青黴素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