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歲大疫之後,解瀆亭這裡的百姓,日子過得清苦了不少。
好在,如今大疫已過,生機恢復,莊稼長勢良好,且這裡的地產還算是豐富,足以供應百姓勉強餬口,艱難地維生。
現如今,百姓各自都在忙碌著討生活,無暇顧及其他所謂的家國大事。
可因為大疫的影響,不少平民流離失所,土地更是被一些世家巧取豪奪,更是加重了這些平民的苦難。
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問題與衝突也越來越多。
對比,劉珌也是有些感慨。
真可謂是世家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世家與平民,這兩者之間的矛盾,自從光武中興之時,就沒有處理好,是遺留至今的大問題。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有激化的趨勢。
此次大疫,再次讓兩者之間的矛盾與對立深化了不少。
等平民被欺壓到忍受不了之時,被那些有心之人一番利用,足以讓那些生活不下去的百姓選擇豁出去,鋌而走險。
似乎,這樣的爆發也為時不遠了。
思及這一些,讓劉珌的心情忽而變得沉重起來。
大亂,並不久遠。
可亂象之後,最為遭殃的,到底還是這些平民百姓為多。
劉珌也不知道,那一場轟轟烈烈的黃巾之亂,是不是能夠阻止得了?
阻止了,又是對誰有利?
這裡邊的利益衝突與對立矛盾,又該怎麼有效地化解?
他,能夠在這些事情裡邊形成影響嗎?
對於他的家人而言,這些,又到底是福還是禍?
他的到來,究竟是該順應哪一方的趨勢呢?
這些,讓劉珌有些茫然。
可就在劉珌陷入沉思之時,忽然被嘈雜的聲音驚得回過神來。
看到前邊熙熙攘攘的,好像發生了什麼事情,劉珌不禁有些好奇。
不過,聽著那些圍觀百姓的談論,劉珌才知道,那裡有一個書生暈倒了。
對於這樣的事情,劉珌本不想去理會的,但卻在突然間聽到了那個書生的名字,也是有些訝然。
沒想到,那個暈倒在路邊的書生,居然會是邊讓。
這可是未來的名士大儒啊。
不單如此,邊讓還是另一個有名謀士的好友。
沒想到,他居然會在這兒碰到邊讓,而且對方的狀況好似不太好。
想了一會兒,劉珌還是讓韓當前頭開路,他也跟著下了馬車,直接朝著人群走了過去。
與此同時,眾人也看到了劉珌的車駕,知曉劉珌的身份,都很識趣地讓道,只是在私下裡還是有些議論。
這一些,劉珌倒是不去介意這些外人的看法。
待走近了,劉珌看到一個衣裳寒酸的文弱書生,正臉色蒼白地倒在地上,呼吸急促卻又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