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璽只是協助林元挑揀好的毛料,包裝好並貼上標籤。
標價五萬一塊的原石,林元花了十五分鐘,挑揀完成。
“小林,你確定那些原石都不要了?”陳玉璽還在一時轉不過彎。
“我等下給你說。”
林元走向那一百多塊標價十萬一塊的翡翠原石。
這些原石重量比較重,所以林元沒有要求工人把它們搬到工作臺上去。
而是拿著手電,蹲下來,辯別。
每個石塊花幾秒鐘就有了結論。
“這個石塊,可以要。”
“這個石塊不要。”
辯別一個體積較大的原石毛料,雖然看見了石料內蘊含的翡翠,但還要辮識其中蘊含的是什麼種,值不值得了十萬元。
有些糯種和豆種即使整塊石頭都是,恐怕也值不了十萬元。
有些原石中即使蘊含一點點小小的玻璃種,恐怕也不止值價十萬。
所以綜合估價要花上一點點時間。
一百多塊標價十萬一塊的原石,林元挑揀到了二十多塊。
“陳總,這二十多塊原石,可以要,其他的不能要。”
林元說完,起身去挑揀那堆手掌般大小的細原石毛料。
陳玉璽也拿著手電在鑑別,他眼睛盯在一塊重二十多公斤的一塊毛料上。
用手搓搓,粉沫四濺,關鍵是原石上有一處留出一個針眼大的小孔,手電照下去,透著碧綠的顏色。
這塊原石可能十個鑑別,十個人都會認定是塊值錢的好料。
偏偏林元認為它不值十萬。
有可能嗎?
賭石場上拿這塊料去賭,別說十萬,一百萬都有人敢押。
包括他自己。
在這一行混了十多年,他自信這點眼光還是有的。
此時他對邀請林元來參予鑑別,並且將此行的重點全部押在林元身上,產生了一絲絲的懷疑。
有一次他沒空,委託大哥和三弟來進貨。
兩人不經過鑑別,把所有原石都一古腦打包託運回國。
雖然有許多虧錢的毛料,但也開岀了不少值錢的貴料,折算下來還是沒有虧。
“不行,為了保險起見,我還是應該自己動手挑選一些認為有把握的原石,不要錯過值錢的原石。”
接著他挑選了幾塊,貼上了編號。
他特意將自己動手挑選的做了記號。
五萬一塊的原石也挑揀了七八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