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爸爸此時,走到了外面陽臺上正在跟人打著電話。
只好說:“我等下問爸爸。”
林元打通了那個玻璃幕牆施工包工頭的電話。
“孫老闆,你好!我是廣西南仁這邊的,你是專做玻璃幕牆施工的麼?”
“對,除做玻璃幕牆之外,鋁板幕牆,幹掛石材我們也很專業。老闆貴姓,你怎麼知道我的電話?”
“我姓林,噢,是朋友介紹的,你們跟他們公司施工過一幢樓的玻璃幕牆。”
“林總好,請問你現在接的幕牆工程有多大面積?”
孫川東是專做大工程的,小工程對於他來說,如同雞肋。
“整棟大樓4萬多平,不過甲方要求先施工樓頂300平的樓梯房,說是看施工質量再訂下一步合同。”
林元乾脆告訴他真相,讓他自己選擇。
對方雖然說普通話,但是口氣有明顯的土話口音,很象是江西老家於縣的。
難道是於縣老鄉,可是電話號碼是廣東的。
“我們施工的工程沒有出現過有質量問題的,百分百可以驗收合格。”
孫川東心裡也活絡開了。
四萬平是個大工程了,要是接得下來,利潤可觀。
可是他也清楚,接工程做,首先還要了解對方承包商的實力和誠信。
帶幾十人去開工容易,關鍵是付工程款的問題。
“這三百平的施工,每個工人每天開伙食費50元,施工完二天內驗收合格,結清餘款。四萬平簽下後,跟你籤施工協議,嚴格按施工協議付工程款。孫老闆,聽口音你是於縣的吧?”
林元確定他就是於縣老家人。
“咦,林總,你怎麼知道,難道你也是於縣的。”孫川東轉換成於縣話問道。
老鄉之間還是說本地話,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說實話,林元出外十多年,說的都是普通話,除非跟父母才說家鄉話。
現在說來都有點生硬了。
“原來林總是老鄉,咦,你是於縣哪個鄉的,怎麼跑到廣西去發財了?”
“我老家是羅坪鄉的,不過我17歲去了盤龍鎢礦當工人,後來又跑去廣東打工。真是一言難盡,你有空過廣西來我跟你詳談。”
吳依娜幾次示意他,別打電話了,進來吃飯了。
“好的,林總還在盤龍鎢礦幹過,我一個堂弟也在盤龍鎢礦機修廠幹了幾十年,現在還在幹。”
林元以前經常跑機修廠職工居住區,找幾個朋友玩,只要是差不多年紀的青工,他都認識。
“你堂弟叫什麼名字?說不定我跟他認識。”
“孫晉輝。”
“我真的認識,還跟他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林元高興地說。
孫晉輝比林元小一歲,每到星期六、星期天,幾個年輕人便相約去附近山川風景點,去遊玩。
附近縣份有景色的地方,似乎都留下了他們活躍的身影。
林元跟孫川東約定了:他明天帶幾個工人過來把300平玻璃幕牆施工完,爭取接下4萬平這個大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