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奇正的這種反應,唐七顯然非常得意,接著說了起來。
在一次的辦案過程中,唐七偶然間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一個千里之外的外地客商,竟然與本地一個人的血液能夠融合在一起。
起初他並沒有想到推翻“滴血認親”這個“真理”,只是懷疑這兩人之間是否有著血緣關係。
於是他花了很長時間去調查兩人的家世、背景、經歷。
隨著調查的深入,他發現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兩人之間都不太可能產生血緣關係——至少在五服之內不會產生什麼關係。
這讓他非常的迷惑,接著就想了一個辦法,試圖從側面來證實這一點。
他用那個本地人的其他直系親屬,與那個外地客商進行“滴血認親”,結果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
這些相互之間有血親關係的人,居然有的能與外地客商血液融合,有的又不能。
唐七決定摸個水落石出,於是又把這些有直接血親關係的人的血液放在一起。
這次的結果更加讓他詫異了。
有直接血緣關係的人群相互之間,居然也是有的能融在一起,有的不能!
這個發現實在是太重大了!
他知道,這個發現如果公佈出去,將會是一場地震。
因此絲毫不敢怠慢,在接下來的三年間,他不斷的找了很多人進行了試驗,將試驗人群的年齡性別籍貫等全部詳細記錄下來,最終得到“滴血認親”不靠譜的結論。
唐七非常興奮,他認為這個發現足以讓自己一舉成名。
接著他就請了個假,帶上自己的研究成果,準備去大理寺呈報。
路過州府的時候,去拜會了自己的哥哥唐五。
唐五看完他的研究,二話不說就把他的所有資料往火裡扔。
看著自己的心血就要被付之一炬,唐七急了,立即將之搶了出來。
唐五告訴他,不要再搞這些名堂,更千萬不要去大理寺。
兄弟兩發生了很大的爭執,最後唐五語重心長地說了一番話。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明明是錯的,但是不得不錯的事情。
我並不懷疑你的研究成果,但是你卻沒有想到另外一個問題。
作為執法者,首先需要的是有法可依。
千百年來,對於判定親子關係,就是採用滴血認親,這就是大家共同遵從的“法”。
就算你證明了這種方法是錯的,又怎麼樣?
在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之前,就算明知是錯的,也不能否認。
不然如果遇到這樣的案件,該如何處之?
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眾人皆醉我獨醒。
須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唐七完全不認同哥哥的觀點。
他認為: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如果用錯的方式方法去斷案,不知道會有多少冤案。
唐五大怒說道:“有冤案也比無法斷案好!我告訴你你此去大理寺,絕對不會有什麼結果!”
唐七自然是不相信:“你以為大理寺的人,會像你這麼昏庸無能?”
唐五告訴唐七,不久前大理寺與刑部和御史臺一起三司推事,剛剛審結一起涉及到皇家的認親案。你若此去,必受責罰。
當時年輕氣盛的唐七,自然是不理會哥哥的話,朝著光明的京城大理寺走去。
事情的發展果然如唐五所料,大理寺不但沒有采納,相反以“故作驚人之語,以媚上司”,打了他一頓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