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將軍被一個年輕的晚輩,並且還是一個從未上過戰場的公子哥,如此地‘教訓’,偏偏今日一戰,已經證明他們帶兵打仗,還真就不如蘇言,不由地老臉一紅,陷入了沉思……
今日這一仗,換成他們中的一個作為主帥,都不可能做到如此的戰績。
因此,他們不得不承認,自己不如蘇言也。
偏偏蘇言已然當著他們的面,說出了計謀,可是他們就是猜不透其中的用意,這叫他們情何以堪。
三位將軍沉思了片刻,雖略有心得,卻是不敢十分肯定,於是乎,李將軍試探著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蘇公子暴露我方底細,並且自貶得一無是處,這是要告訴大周人,他們獅子搏兔,反被兔子咬了一口,簡直就是丟臉丟到姥姥家了。
以此逼迫張伶然與大周大軍,不得不正面打敗我們,以挽回顏面?”
聽李將軍一番分析,趙將軍與錢將軍輕輕頷首,以示認同。
唯有如此,才能解釋得通,蘇言主動洩露軍情的舉動。
這般簡單的問題,竟然還需深思熟慮片刻,蘇言笑道:
“對了嘛,稍微動一下腦子就知道,張伶然作為大周國師的公子,作為大周的主帥,作為一個年輕人,他要臉。”
在蘇言他看來,張伶然這位天之驕子,不但要臉,更丟不起這臉。
對有些人來說,臉面比什麼都重要。
被蘇言拐彎抹角暗諷,三位將軍再次尷尬地漲紅了臉,偏偏他們不得不承認,蘇言所說無可辯駁。
不得不服氣,蘇言對於人心的揣測與拿捏,可不就是‘上兵伐謀,攻心為上’。
其實道理很簡單,一點就通,並沒有什麼高深複雜的。
然而,往往就是最簡單的,卻是最容易讓人忽略,就如那辣子退敵……
誠如蘇言所說,張伶然作為被寄予厚望的,大周未來棟樑之才,被大周國師著重栽培。
大周國師這次讓張伶然作為主帥領兵,就是打算著,與鎮北王裡應外合,輕而易舉就能把楚國掀個底朝天,讓張伶然成就不世的功勳,奠定張伶然在大周的地位。
然而,誰都沒想到。
張伶然居然在蘇言,這個不學無術的楚軍‘雜牌主帥’面前,吃了個大大的虧。
並且,以二十萬的兵力,敗在三萬的‘雜牌軍’手裡,簡直就是流傳千古的笑柄與反面教材。
這如何能提高張伶然,在大周軍民中的威望?
以二十萬兵力擊敗敵軍三萬人馬,沒人會說這是勝之不武,戰爭就是如此,從無公平可言。
但是反過來,二十萬兵力被敵軍三萬人馬打敗,已經不能用恥辱來形容,簡直就是讓地下的祖宗跟著蒙羞,沒臉再冒青煙……
蘇言如實地把情況透露給了大周那邊,就是要狠狠地打張伶然的臉,拆他的臺,逼他必須正面打敗蘇言,不得不力克江邊郡。
就算有更好的法子,迂迴其它兩郡登岸後,再揮師踏平江邊郡……
但是,這樣一來,張伶然就算打敗了蘇言,依舊會落下不如蘇言的口實。
這對張伶然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他要臉,必須正面碾壓蘇言,才能挽回顏面。
真是沒想到,蘇言只是散播了一些訊息,就‘綁架’了張伶然的臉面。
如此簡單地,輕而易舉就解決了敵軍迂迴登陸的問題。
想明白後,三位將軍再次面面相窺,相互搖搖頭,心中讚歎不已,自己真是老了,不如年輕人了。
年輕人要臉,我們老的也要臉啊!
可不能讓年輕人小瞧了,於是,李將軍憂心忡忡地,提出另一個尖銳的問題:
“蘇公子,即便是大周死磕江邊郡。
然而,今日我們的底牌都用上了。
下次敵軍再渡江時,必有應對之策,可如何是好?”
問題解決了一個,可是更大的問題是,底牌打完,底細暴露,下次大周十八萬大軍再來,可就沒那麼容易應對了。
“誰說我沒有底牌了?”蘇言淡淡回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