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蘇言所說的,突厥公主招親,就是一個陷阱的判斷,攝政王頗為滿意。
“現在你知道,為何我讓你娶突厥公主沒?”
“王爺的意思是,讓我娶了突厥公主,好教突厥可汗偷雞不成蝕把米?”
聯想到一開始攝政王所說,讓他娶突厥公主的事,蘇言判斷,攝政王同樣認為,這是突厥可汗挑撥離間的陷阱。
因此,蘇言沒有選擇裝傻,把自己對於突厥公主招親的看法,給攝政王交了個底。
“你能想到這些,已經很不錯。”攝政王讚賞說道:“不過還有一點,你沒有想到。”
還有什麼?
有也不能全部說給你聽啊!
與你掏心窩,只怕有一天你真要掏了我心窩。
心裡如此想,蘇言卻裝作疑惑的樣子,恭敬說道:“請王爺指點迷津。”
什麼都說完出來,不給王爺一點表現機會的人,那不是聰明,是蠢得要死。
“突厥可汗如此做,也是被逼無奈。”攝政王諄諄教導般說道:
“海鹽國的事,你親生經歷過,你認為,周楚兩國如此做,其它那些小國,會做何感想?”
“惶惶不可終日,生怕周楚兩國再聯合起來滅了誰。”
“沒錯,不單是那些小國坐立不安,便是強如突厥,同樣有這樣的擔心和顧慮。”
“突厥可汗擔心,大周攻打突厥時,楚國沒有出兵牽制大周,突厥就難以應付大周。”
雖然楚國與大周聯合起來,滅了突厥的可能性不大,畢竟突厥與海鹽國那樣的小國有所不同。
突厥、楚國與大周這三個國家,歷來是相互牽制,誰也奈何不了誰。
然而前車之鑑,周楚兩國這兩個世敵,竟然可以聯合起來滅了海鹽國,突厥可汗不得不考慮萬一的情況。
因此,這才有了突厥公主招親的事,以此來分裂周楚兩國,斷絕他們聯合起來的可能性。
“暫時,我們不宜與大周開戰,唯有你才能破此局。”
攝政王思前想後,覺得只有這樣做,才能打破突厥人的陰謀。
這突厥公主無論是嫁給大周,還是楚國,對於攝政王來說,都不是一個理想的結果。
如若讓蘇言這小子娶了突厥公主,對於周楚兩國來說,沒有任何的影響,還是維持現在的局面。
蘇言也能猜到,攝政王如此做,那是因為攝政王剛剛奪權,楚國內部並沒有如表面那般安穩。
其中定然還有蘇言不知道的,不穩定的因素,不然與突厥聯姻這等好事,攝政王不可能不放手一搏,爭取與突厥聯姻。
“多謝王爺抬愛,只怕我心有餘而力不足,不能擔當如此重任。”
即便沒有攝政王的吩咐,蘇言必然也會去一趟草原,排除萬難娶到突厥公主。
當著攝政王的面,蘇言自然是按常理來說推辭一番,不然就露餡了。
“本王不管你用什麼手段,即便不能娶回突厥公主,最起碼不能讓她與大周聯姻。”
攝政王倒是沒有非要蘇言娶到突厥公主的意思,他只是多做一手準備。
“王爺的意思是,只要突厥公主不嫁到大周,愛嫁誰嫁誰?”
“沒錯,到時候,你與明政一起出使突厥,務必破壞突厥與大周的聯姻。”
“我盡力而為。”蘇言苦笑道。
“不是盡力,而是一定,事關我們楚國安危。”攝政王提醒道:
“我們楚國與大周打起來,你以為你能置身事外,安做你的富家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