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奶孃回道,“蔡嬤嬤見河裡的魚遊得有勁,就叫幾名家丁下去抓上來的。抓了好幾條,給了主人家一條,剩下的,大家分著吃。”
大夫人點頭,覺得下人做得很好,“雖然只是藉助一晚,可是我們用了人的東西,還是要給人一點補償的。”
耳奶孃說,“夫人,老奴知道。已經準備好了錢,等我們走了後,就給主人家。”
大夫人說,“多給一些。我看幾個孩子瘦巴巴的,讓她們多買些吃的。”
“是。”耳奶孃並沒有說,那只是幾個女娃娃瘦得,可幾個男娃娃,卻是吃得很好的。
吃了魚後,大夫人想起一事,對耳奶孃說,“我記得來的時候,奶孃說那幾件棉衣服還新著,不捨得扔了。這會正好,給幾個女娃。”
她憐惜道,“她們的衣服,滿都是補丁。而且都是不合身的。要不大了,要不就小了。”
“這鞋也是破破爛爛的。你把我記雙不穿的布鞋,給了幾個女娃。改改尺寸,就能穿了。”
耳奶孃一一記住,“是的,夫人。”
看向艾雅瑩,大夫人說,“瑩兒,你看看自己那有沒有不要的衣物,給了幾個女娃。她們這樣子,可是比育嬰堂裡的姑娘們,過得還不如。”
艾雅瑩說,“伯孃,我撿來的衣物,都是我要穿的,並沒有多餘。”
大夫人沒懷疑,畢竟走得急,“那就算了,叫奶孃多給些錢財就是了。”
等大夫人吃完出去後,小冬不解問道,“小姐,我記得,有兩件你不合穿給的衣物。”
艾雅瑩叫小冬坐下陪自己吃,這才說,“這些衣物錢財給了出去,也是用不到那些女娃身上的。”
“就是要用,也是用在那些男娃身上。女娃,是不配的。”
吃著放了辣醬煮的魚,小冬問,“為什麼?那些衣物,男娃穿不了的。”
艾雅瑩說,“可以送人,做人情。可以賣掉,要了錢。”
都要做娘了,小冬就很愛護自己的孩子,不管男女,“自己孩子能穿,為什麼要送人,要賣掉。”
艾雅瑩看得透,說,“女娃不值得這些,又或者說,這家裡女娃不被重視,只是這個家裡的奴才。”
小冬不認可,“小姐,她們怎麼會是奴才,我們才是奴才。要說起來,她們比我們這些做奴才的還要高人一級我們奴籍,可是最賤的。”
艾雅瑩心道,不,她們過得比奴才還不如。辛苦付出,可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得到。
她說,“你想想這家的幾個男娃,再看看這家的幾個女娃。你說說,他們之間的區別。”
小冬回憶對這家人的記憶,“我就昨天見了那一家人。男的都坐著吃,女的都是站在他們身旁,邊吃比給男的夾菜。”
“這衣服,男娃都沒有補丁,看著還新著,可是女的幾乎都是補丁。衣服都洗白了,大小不合身。這男娃,看著都是白胖胖的。”
見小冬已經意識到了,艾雅瑩說,“我們借住的可是青磚白瓦屋,這樣的人家,那會窮。”
“無非就是不想把錢浪費在女娃身上,覺得她們都是要嫁出去的。這花出去的錢,養著別人家的人,這覺得不值。”
站在母親的角度,小冬理解不了這樣的想法,“這是你的孩子,怎的會是別人家的。”
艾雅瑩嘆氣,“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可就不是自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