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處學堂,夫子正在上課。
一眾男學生中,零零散散夾了幾位姑娘。
其中一位面容溫和,大方有禮的姑娘,正在回答夫子的問題。
“……正如安平郡主所言,商業並非壞事。若是能合理控制商業發展,便能讓各地的物資流通起來。
一旦物資豐富了,有了……多種選擇。
那麼以前只此一種且價高的貨物,只能降價以達到適當的營利。
這對老百姓而言,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這位姑娘一說完,另外幾位或溫婉,或文雅的姑娘,皆連連點頭。
“徐姐姐說得有理,雖然商業有弊端,但它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一個長相乖巧,可可愛愛的丫頭贊同道。
臺下一個男學生嘲諷道:“那你是沒見過那些貪得無厭,發國難財的商人。”
“寧家今年賺了多少銀子,你們知道嗎?足足上百萬兩銀子。這還是明面上的,背地裡誰知道有多少。”
“賺錢怎麼了?商業的一個目的,本就是賺錢。
你們只看到了寧氏賺錢,沒看到寧氏養活了多少人。
有多少百姓因為在寧氏做工,買寧氏便宜的打折糧食和貨物,而熬過了這個冬天。
我爹爹說,今年京都轄區凍死的百姓數量比去年少了足足五成,街上的乞丐也少了很多。
知道為什麼嗎?”
一個張揚的女孩兒站了起來,“因為他們都被寧氏的店鋪、工坊還有商隊吸納了。
本來只能乞討,甚至有可能餓死的他們,現在卻過上了充滿希望的生活。
這難道不是商業帶來的?”
“你們就是妒忌安平郡主一介女子,卻達成了你們想多不敢想的功績。”溫婉的女孩兒怒懟。
能進這個學堂的姑娘,家世都不差,而且能進學堂,也證明家族對她們寄予厚望,在氣勢上自然不虛其他世家公子。
她們都以寧兮為目標榜樣,在自己默默努力的同時,也十分看不起在座某些混吃等死的傢伙。
幾個人將在場反對男學生,懟得啞口無言,而且都的有理有據。
夫子也不說話,只是摸了摸鬍子,默默點頭。
學堂外,幾個一名家丁急得原地踱步,但夫子在上課,他不敢進去。
夫子見院外家丁急切的神色,“這堂課就這樣吧!”
“恭送夫子。”
眾學子起身躬身行禮,送父子。
家丁趕忙跑了進來,“小姐,夫人讓您趕緊回家,陪她參加靖國公府的邀請。”
徐若芸一臉驚訝,“靖國公府?”
“是的,小姐。”
旁白的學生們,動作停了下來,幾個小姑娘直接炸開了。
“哇!徐姐姐,你是不是能見到郡主啊!我也想見見她,她好厲害啊!”可愛女孩兒捧臉羨慕道。
徐若芸也挺高興,她見寧兮也只寥寥數面,但寧兮的故事卻一直在她的書頁中。
“郡主很忙的,聽說幾日後有很隆重的比賽,應該不在府裡吧!”她也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