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槍“法夫納”,如果要為將領們反感的東西排個序的話,這件武器一定可以擠進前十。
這件武器最早是用來對付生活在海里的大澤人的,經常有零星的大澤人部隊從海里衝出來,將沿海的城鎮或者堡壘洗劫一空後,又快速遁入海里,聞訊而來的人類部隊只有在岸上乾瞪眼。
這才叫真正的望洋興嘆,海面上有著充裕的水元素,但對於其他元素來說卻是一片真空,任何水系以外的魔術攻擊都會因為元素快速逸散而失去威力。
但人類偏偏不擅長使用水系魔法進行戰鬥,這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海岸線上的國家,都生活在大澤人的陰影下。
後來便有了法夫納的問世,其工作原理非常巧妙。在這件武器的前端,有著螺絲狀的設計,它可以發射雷和黑暗兩大主系的魔法元素,在發射的時候,元素會在螺旋尖端形成高速旋轉的魔術彈頭。
魔術彈頭髮射出去以後,就像一個漩渦一樣,不僅可以阻止元素逃逸,還可以將周圍的水元素拉進彈頭中,最後擊中目標後還會因為元素力量紊亂髮生爆炸。
但是隨後有人發現,法夫納發射出的高速螺旋彈頭還有一個神奇的特性,那就是飛行的路線基本上是一根直線。
眾所周知,大部分單體魔術攻擊射程都比較短,這是因為空氣中存在的元素並不是均勻分佈的,魔術攻擊會因為空氣中元素密度的差異發生偏折,如果目標太遠,就很容易打偏。
但是法夫納不會,旋轉的彈頭會在戰場上射出一條元素真空來,就像鑽頭一般擊中遠處的目標。因此,法夫納的舞臺從海岸搬到了內陸,成為了狙殺敵方將領的利器,無數國家開始生產或者購買這件武器。
於是這把魔術槍成為了各國將軍們的噩夢,即便是魔法高強的名將,也很有可能就突然葬送在某一個無名的小兵手中,只因為這士兵手裡有法夫納。
之後各大強國展開了生產法夫納的軍備競賽,幸虧法夫納所需要的材料中包含了大量的稀有金屬,導致這件武器在很早之前因為材料缺乏而停產了。
說實話,斯微是沒有想到鋼賀人手裡會有這件大殺器。鋼賀和基徹一樣,不過是中等實力的國家,不然也不會被擠到山裡來了。
鋼賀肯定沒有實力生產法夫納,連斯微自己都只是在西部軍事魔法學院的教科書上見過一次這武器,那麼這四門法夫納一定大有來頭了。只是斯微沒有功夫去思考這武器的來歷,眼下最緊要的是想辦法阻止法夫納運到前線去,不然艾戎就危險了。
一想到自己的摯友有可能因為自己沒有攔下這批武器,而被旋轉著的魔術彈頭撕開了胸膛,斯微的頭上留下幾滴冷汗。
法夫納,絕對不能越過龍陵磯一步。
在確定了對方的大車上裝著法夫納以後,斯微和乘歌趁著賀必王大鬧的功夫,趕緊騎上馬,向浮橋對面奔去。
守著浮橋的鋼賀士兵見又是這倆人,也不敢過問,看了一眼便又坐在浮橋邊聊起了天。
斯微一回到要塞裡,就吩咐手下的軍士長趕緊去動員全體士兵,準備將鋼賀的運輸車隊攔下來。
這邊還在準備,那邊的運輸車隊就準備啟程了,倒不是為了趕緊把法夫納交到萬尼拔手裡,不過是這些護送計程車兵實在受不了王子殿下的胡鬧。
這賀必王看到法夫納還挺新奇,有些不信傳言中法夫納的威力,當即就指著對岸一座紫色的山,命令道:“給我瞄準那座山射擊,我要看看這法夫納究竟有沒有那麼大的威力。”
護送計程車兵當然不敢動手了,萬一出了什麼問題,他們還怎麼向萬尼拔交差。正好賀必王的親衛隊也趕過來了,看著自家主子喝醉酒鬧事,親衛隊趕緊抱住賀必王,好說歹說終於勸得賀必王回帳篷去了。
為了儘早擺脫賀必王,護送計程車兵決定馬上啟程去漢塞,把法夫納移交給前線軍隊。
龍陵磯潛伏的漢塞士兵集結完畢時,斯微一看,車隊都過了浮橋,這還得了,他也顧不上什麼隱秘不隱秘的問題了,直接意念一動,那藏身的小山就塌了半邊,無數的紫色藤蔓掉到了地面上。
事後一名被俘虜的鋼賀士兵回憶起龍陵磯一戰,不禁說道:
“當時吧,就挺突然的。”
喊殺聲響起的時候,護送車隊的鋼賀士兵顯得有些驚慌失措,還沒準備好作戰,已經有大量的漢塞士兵從紫色藤蔓的縫隙裡飛奔出來,殺到了車隊面前。
此時終於有人反應過來,想要停下風帆大車,然後反向使用風帆術將車開會對岸。
但是斯微反應更快,一塊巨大的泥土塊飛過所有人的頭頂,重重地砸在了浮橋上,浮橋頓時從中間裂開,變成了兩座搖搖晃晃的浮橋,而且橋的中間還在不斷地下沉。
這下車隊是進退兩難,打吧又打不過,跑吧又跑不掉。
於是這四門法夫納就輕而易舉地易了主,變成了龍陵磯守軍的鎮城之寶。
不過對面那將領的反應顯然也不慢,對岸立即有無數輛運輸輜重用的風帆大車衝下了河,搖身一變,變成了運兵的帆船。
張遠從龍陵磯要塞的城頭看到了這一幕,當即就張大了嘴,一時間驚訝地說不出話來,心裡卻直呼內行。
張遠:人類最古的兩棲裝甲車?要是當年有了這玩意兒,烏魯克何至於此。
斯微看到對方有無數風帆大車渡河而來,馬上組織士兵進行反擊。
只是反擊的火力顯然稀薄了些,畢竟斯微只帶了三千普通士兵出來,根本就沒有配備成建制的遠端部隊,現在的火力其實都是他一個人提供的。
至於剩下計程車兵,全部都是斯微帶出來的輜重兵,一個個都站在河邊,用風帆術把對面的船往對岸吹。
兩方的輜重兵就這樣較起了勁,有的風帆大車甚至因為受力不對,在水裡打起了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