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科院背後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華科控股的領導經過研究和開會討論,一致同意高位套現,將良心公司持有的47.43%華夏數碼股權全部出售給遠景資本與復興工業組成的買方財團。
該決議報送政務院後,很快便審批透過。
再加上泛大西洋投資集團手上持有的那13.34%股權,遠景資本和復興工業集團組成的買方財團一共將獲得60.77%的華夏數碼股權,交易總價達到了35.4億港幣。
其中,復興工業集團出資5.82億港幣,佔股10%;遠景資本出資29.58億港幣,佔股50.77%。
交易完成後,華夏數碼立即把相關訊息報送了港交所,並對外進行了披露。
訊息一出,頓時亮瞎了無數人的眼睛。
因為在此次交易中,華夏數碼每股作價6.64港幣,較公司停牌前3.5港幣股的股價,足足溢價了89.7%,將近一倍。
並且,新股東遠景資本和復興工業也都不是無名之輩,特別是兩家公司的實控人夏景行,堪稱聞名中美乃至世界的科技富豪、資本大鱷。
財經媒體紛紛展開了隆重的報道,還預測科技企業家夏景行的入主,將為華夏數碼注入科技基因,成為軟體服務商巨頭云云。
各家券商分別給予了華夏數碼買入評級,還有機構給出了10港幣股的目標價。
受此種種利好,華夏數碼一復牌,股價就原地爆炸,一路瘋漲,很快便突破了7港幣股。
按照港交所交易規則,為了保護小股東的利益,聯合收購人必須向公開市場的散戶發出全面收購的要約。
要約價的執行必須跟之前幾大股東股權轉讓的交易價格一致,即6.64港幣股。
願意接收要約的股民、機構可以按照這個價格把股票賣給遠景資本和復興工業集團。
一旦接受要約過多,外面的公眾股低於25%,華夏數碼上市地位將不保。
不過,就如夏景行所預測的那樣,市場對華夏數碼大股東易主的交易相當看好,復牌後的股價也遠遠超過了收購價,願意接收要約收購的股民和機構絕對不會太多。
由於要約收購需要等待21天,所以這筆交易暫時還沒塵埃落定。
…………
…………
時間轉瞬即逝,進入11月後,A股出現了重大變化。
曾經買什麼股票都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上證指數在上月中旬創出6124點的歷史最高點後,便急轉直下。
股民本以為是技術性調整,下個月就能漲回來,八千點、一萬點不是夢。
但隨著時間推移,上證指數不僅沒有回心轉意,反而像個渣女一樣,一次次欺騙股民的感情。
曾經的大牛股也不行了,連續好多天跌停。
上個月才殺入市場的新鮮韭菜深深的感受到了鐮刀的鋒利,不過他們還有信仰,堅信6124點總有一天會回來的,而且這一天不會讓他們等太久。
在此背景下,趙君帶著鄧豐華風風火火的從魔都趕到了京城,在招商局大廈36層的辦公室內向夏景行彙報起了工作。
“夏總,還是你有遠見,我們手裡的股票要是再多持有一個月……不,再多持有半個月,可能就全砸在手裡了。”
趙君說起此事,一副心有餘悸的樣子。
兩個月前,下屬都在勸他,讓他去勸夏總改變主意,股票再多持有一個月,145億保準變成200億。
他思考了一晚上,壓下了這件事,沒向夏景行彙報,並且堅決執行了夏景行的命令。
他在想,如果自己當時真的去勸諫了夏總,並且後者也改變了主意的話,那麼現在在各個炒股軟體上發帖哭訴的就該是自己等人了吧?
夏景行微笑道:“沒有那麼玄乎,不可能全砸在手裡,頂多回吐部分利潤。
上個月中信證券不是還達到了117元股的高位嗎?說明你上上個月判斷中信股價突破百元大關是準的。”
趙君輕輕搖頭,“如果真的等它突破了100元的股價,可能又會期盼它突破120元、150元了,人的慾望一旦放大,那就徹底收不住了。
知行合一,何其難也!最佩服的還是夏總你的這種理性,哪怕百億利潤擺在你的面前,也絲毫沒有影響你的判斷。”
鄧豐華在一旁認真的聽著,他能聽出來,這番話都是師傅的肺腑之言,值得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