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差異性中,卻又正統化,規範化。
其實,也是很好理解的。
只有規範化,正統化後,才可以更加容易分辨差異性,而並非會因此同質化,變得特色全無。
江水推動著畫舫,樂師輪番演奏著浙派民族樂的優秀作品。
另一種特色的民族音樂也展現在所有人的面前。
江南絲竹。
代表曲目,自然是《梅花三弄》!
就算不咋聽音樂的,或許或多或少也聽到過這個名字。
《梅花三弄》,又叫三六,三落。
在原本的原始譜子之上,根據加花程度的不同,分為老三六,中板三六,花板三六。
江南絲竹,實際上就是江蘇南部,浙江西部,上滬地區絲竹音樂的統稱。
其實,就是一個“古代傳統音樂的樂隊”!
樂隊的主要構成,便是揚琴,琵琶,三絃,二胡,笛,笙,簫,箏,等等。
所以被稱為“絲竹”。
有時候,也會有一些鼓,板,甚至是木魚的打擊樂。
就像是任何音樂,都會有同好者聚集在一起玩小樂隊一般。
西洋古典樂的朋友,可能一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一架鋼琴,一根木管子,就能搞一個小型室內樂的合奏,快樂一下。
曲風,一般都會選用簡化了的古典樂選段,或是耳熟能詳的知名古典樂章。
更可以是一把電吉他,一把電貝司,一組架子鼓,再來一架電音鋼琴,大家一起燥起來。
曲風,也一般都是各類的搖滾樂。
江南絲竹其實也一樣。
組織起來靈活多變,樂師們碰上了沒準就能來一段,給大家助助興。
看來,世界各地的音樂都很像。
一個人的時候,玩玩樂器,自得其樂。
三五人的時候,組個樂隊,互相交流。
人多的時候,則可以構建出宏偉大氣的曲目,上表於天,下禮於地。
此時,這些音樂家們也算是放開了。
放開身心,享受美景,享受特色的小吃與茶水,享受著當地最地道淳樸的音樂。
經過很長時間的行駛,眾人也終於到了地點。
上岸後,接送的車便將眾人接到西湖風景區。
風景區可以說是非常大了,有當地準備好的車與特殊通道,遊玩的時候並沒有“擁擠感”,李文音簡直在內心直呼自己機智。
公費旅遊蹭吃蹭喝不說,還可以享受一把“特殊”。
只不過,在順帶著享受的同時,李文音還必須承擔起“忽悠”外賓的任務。
“我很好奇,為什麼華國獨特的音樂,會讓我感覺到一種獨特的......美感。”
阿貝爾皺著眉,看起來非常好奇,卻百思不得其解。
“是一種以前完全沒有體會到的感覺,這種美是從何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