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日《女武神》的結束,觀眾們卻出現了非常兩極分化的表現。
雖然在字幕的幫助下,絕大多數觀眾都能懂故事講了什麼,也能透過音樂感受到一些細節。
但一些嘉賓,媒體,甚至是一些音樂界業內的人士,似乎........總感覺今天的這場演出沒有《萊茵的黃金》那麼引人入勝。
甚至有那麼一些冗長與枯燥。
這群人中甚至不乏李文音邀請來的古典音樂界中,各行各業的大佬。
所以,總覺得越聽越沒有動力,也越聽越感覺索然無味,甚至有點煩躁。
但不知為何,剩餘的人,反應卻異常激烈。
甚至在演出的過程中,都瞪大雙眼,滿臉驚容與狂喜,甚至渾身都開始顫抖。
反應對比竟然如此的誇張!
而這些對演出表現極為誇張的人,其身份地位即使放在這群應邀而來的大師中,都絕對算得上是頂尖的。
這就不由得讓不少媒體音樂人感到匪夷所思。
我好像是聽懂了,但又不是完全聽懂。
好像還是有那麼些不太懂......
當演出結束時,看著爭論不休,面紅耳赤,激動的大師們,這些人不由得抓耳撓腮起來,開始有些懷疑人生。
我.......
真的懂音樂嗎?
......
“我一定得去索要譜子!!”
著名的指揮家瓦爾茲激動的直喘粗氣。
“這個資訊量實在是太大太大了,如果不給我原譜,僅這麼一次首演,我甚至無法領悟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精妙處理!”
“這裡面的動機並非單純的多!!”
早期與李文音有過爭端的埃布林教授贊同的點了點頭。
“很多巧妙的變形與組合,我也認為,只有看到譜子才能領會。”
“這部《女武神》的音樂成就絕對可以說達到了一個絕對的天花板!!”
瓦爾茲指揮誇張的評判,讓更多的人陷入了懷疑人生。
總感覺自己好像疏漏了很巨量的資訊啊......
不少樂評人甚至都開始感到受到了冒犯。
以前自己總是站在高處,指責很多普通人聽歌就是聽個響,明明那麼好聽那麼驚豔,咋就沒人懂?
這次卻換了個身份位置,隱約的覺得自己只是聽了個響......
“這一部一部積累出來的動機,還可以逐漸向後延伸暗示,甚至是組合起來形成新的動機!!”
凱琳娜說話甚至都有些大舌頭。
“而且不斷的在暗示!!就今天的演出來說,我好像清晰的聽到奧丁【岡格尼爾的動機】進行了起碼兩次以上的改寫變動,形成新的動機。”
“對對對!!”
一直沉默的阿貝爾突然興奮的插話。
“還有【尼伯龍根指環的動機】!從序幕中就出現的動機,到現在好像就已經更改了三四次,我甚至覺得後面的劇情可能會變換的更加複雜,而且我昨晚就專門做了部分動機的還原,發現這些動機在譜面上,居然有種神秘的魅力,甚至不需要哼唱就能體會到動機的用意!!”
“快快!!給我們看看!!”
更多的音樂家湊了過來。
阿貝爾拿出一疊白紙,白紙上印著空白的五線譜,而五線譜中修修改改的,似乎有很多不同的段落。
“你們看啊,就拿出場非常容易辨識的【指環的動機】來講,我昨晚在網上通宵看了回放,稍微還原了一下,大概能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