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工作時間到了,各就各位吧!”
中午吃完飯短暫的空隙中,稍微休息了一下,李文音便掐著表,號召大家動起來了。
“張瀟,你去調放電影分段畫面。”
“孟凱,你和嚴導去監聽室看效果。”
隨著李文音的指揮,大家也都動了起來。
&nidi配樂,此時就是順著電影件積順序,看看切換鏡頭的時候是否會與音樂產生違和感。
方便後續的節奏拉伸與調整等等。
也就是俗稱的......
卡點!
但配樂稍微不同一些的是,音樂要儘量配合畫面,而並非卡點影片那麼簡單的隨著音樂節奏來剪輯畫面。
畢竟,電影更重要的還是鏡頭,只不過,在合適的時候有那麼一些調整的餘地而已。
“嚴導,你看這一段怎麼樣?”
李文音問向嚴文獻。
嚴文獻由衷的點了點頭。
“太棒了,這就是我想象中的畫面!”
“但......這裡確實很完美,只不過如果順著你的音樂過渡到後面的劇情,總感覺有哪裡不對勁。”
嚴文獻還說不上來那種感覺。
這一段的劇情很簡單。
就是個最常見的對比畫面。
將村中一對小年輕男女日常溫馨一些的畫面,對比到行進中的敵方軍隊,營造一種焦灼感而已。
但溫馨的畫面肯定音樂要輕一些,敵方即將入侵的音樂要重一些。
如果轉場過於突兀,會給觀眾莫名的煩躁感,這樣的煩躁感是對畫面與音樂突變的煩躁,而並非是劇情引起的煩躁。
“是的,這一段我是在前面輕柔的音樂,向後漸強,直到拉伸到敵方軍隊入侵的畫面,開始變得快速,拍子也加重。”
李文音捏了捏下巴。
“可是你這個畫面會切兩次,第二次還是會切回到村民日常生活,這個時候不便將音樂緩緩減弱,因為那會讓營造出來的焦灼感喪失,但......不變的話,會更加突兀,而且後面難以徹底揚起,來襯托出即將發生的各類慘劇。”
“嗯!”
嚴文獻點了點頭,也沒有多說什麼。
既然李文音也知道,那肯定會有想法的。
“李文音大哥,不如咱們這樣?”
張瀟眼珠子一轉,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嗯?!你說!”
李文音若有興趣的看向了張瀟。
對於這種畫面感的靈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
萬一別人的想法更好更合適?
“我覺得吧,既然嚴導為了推動畫面的緊張感,進行了這種雙切換鏡頭推到最後鬼子入侵村莊造成慘劇的小高潮,那麼第一次切換的時候,音樂上我覺得可以突兀一點的。”
張瀟的話,讓李文音眼前一亮。
“但那不會讓鏡頭的切換變得很僵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