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說的毫不留情!臺下的西方學者們頓時表情各異,似乎憋著一股氣,忍耐著沒有發作。
李文音輕輕一笑。
“但實際上......十二平均律,或者不止十二平均律,在華國的古代,早已出現了很具體的理論體系!”
此言一出,不僅臺下譁然,就連網路上也炸開了鍋。
【我沒聽錯吧?!不是說華國的音樂理論體系還不完全嗎?!】
【很早?很早是多早?臥槽!】
李文音輕輕一笑,對著臺下的人壓了壓手。
譁然聲變小後,李文音便繼續開口道。
“眾所周知,我們華國的古典音樂,有一個基礎,叫做五聲音階,也就是所謂的宮、商、角、徵、羽,對應了西方音樂的C、D、E、G、A這五個全音!”
“早在兩千兩百多年,到兩千四百多年間,華國春秋時期的《管子,地員篇》中,便早已正式記載了計算五聲音階中各音的弦長比例的數學方法,史稱“三分損益法”,並完整記述了我國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的名稱!”
【臥槽!五聲音階的起源這麼早?!】
【完全不敢想!奇怪的知識+1!】
【但是這TM和十二平均律有啥關係呢?!】
臺下的學者們倒是沒有發話,靜靜的聽著李文音的彙報。
只見李文音按下遙控器,投影上的資料顯示換到下一張圖後,繼續說道。
“而我們的老祖宗,運用三分損益法,在求得五聲音階後,進一步推算,推算出了有史料記載的最古老的七聲音階!《左傳·昭公二十年》及《國語·周語》中,便有七聲音階的記載!”
“它的半音位置在四五度和七八度之間,各音分別為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也就是西方音樂的do,ra,mi,fa,so,la,xi!”
“只不過,從《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可知,老祖宗是將變徵,變宮更多的是為豐富和裝飾五聲音階使用!”
【臥槽!驚了!】
【......所以和十二平均律又有啥關係?】
【樓上閉嘴!影響我學習!】
【我TM聽的比上課都認真!】
臺下的學者們皺了皺眉,但還沒有太大的反應。
畢竟,說到這裡,尚未與李文音論文的內容沾邊。
只聽李文音繼續說道。
“所以可能會有人問我,這些......跟十二平均律又有什麼關係呢?”
說到這裡,李文音神秘的笑了一下。
果然,臺下的學者們認真了起來。
重頭戲來了!
“殊不知,早在華國周朝時期,便早已有了十二律的說法與蒞臨!《國語·周語》中便有記載,古人將十二律名稱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
“而那時,華國古典音樂的理論體系便已經趨近成熟,“旋相為宮”的理論也由此進一步確立!”
“當然,這只是記載,而真正足以支撐十二平均律的科學驗證理論,還要在後面!”
畢竟,出現了,使用了,但是如果沒有系統的理論支撐,也是完全不存在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