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到年終。
對員工而言,年終意味著年終獎,對股東而言,年終意味著年終分紅。
12底,財務部做出了年度核算,並以內部報告的形式發給了各個股東。
整個2022年,金點的稅後利潤達到12.7億,其中有80%以上來自影視綜相關的版權收入,另有20%來自藝人的經紀分成。
公司將以7:2:1的比例對盈利進行分配,即70%用於次年的運營留存資金,20%用於股東分紅,10%用於員工年終激勵獎金。
換言之,金點的股東將分取2.5億的利潤,而手持近1/3實際股權的沈亦澤則能分到近8000萬的鉅款。
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股東分紅應上交20%的個稅,稅率相當高,尤其是剛交完25%的企業所得稅,二次交稅還要再交1600萬,想想就肉痛。
以前掙得少,多交點稅沈亦澤倒不很在意,但當稅額達到千萬級別,就有節稅的必要了。
他諮詢過葉永新,葉永新曾擔任過投資公司的稅務律師顧問,這方面自然比他懂得多。
根據葉永新的指導,沈亦澤在江南稅收優惠園區成立了個人獨資企業,申請到核定徵收,再使這家企業與金點等主體公司產生業務往來,將股東分紅在個人獨資企業中完稅。
以江南稅收優惠園區的政策,原本20%的稅一下就能減免到1.6%左右,無疑節省下一大筆稅金,差不多夠給安安買套小別墅了。
除此之外,沈亦澤還手握鳳歌科技20%、樂享科技14%和海豚科技3%的股份,不過,這三家公司只有鳳歌科技實現了盈利,沈亦澤獲得近2000萬的分紅。
樂享科技和海豚科技仍處於虧損狀態,這也正常,在流量和使用者積累的階段,絕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都賺不到錢,但一旦跨過這個階段,其吸金的速度則是版權公司和實體公司無法比擬的。
富人的錢果然是越用越多,沈亦澤剛花2000多萬買了車和房,轉眼間又補了一億回來,連同卡里剩下的,一共一億三千萬左右。
這錢自然不能存在銀行裡,正好海豚科技在籌備c輪融資,他便以個人的名義跟投2000萬美元,原本持有的3%的股份漲也到了7%左右。
之所以敢一次性all &n的前景十分樂觀,海豚科技遲早會盈利,甚至會集資上市,到那時,這2000萬美元隨隨便便就能翻個十幾二十倍。
&n的使用者量已接近一億大關,良好的市場表現使海豚科技的c輪融資進行得非常順利,攏共集資1.2億美元,公司目前的估值在35億左右。
競爭者也相繼出現,短短半年之內,市面上便湧出六七款同型別的電臺app,不過海豚fm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優勢,穩穩佔據行業龍頭的位置。
2022年的最後一天,沈亦澤翻看著那臺從不聯網的膝上型電腦,回顧這一年消耗掉的資源。
不統計不知道,一統計嚇一跳。
完整的歌曲、劇本大綱和策劃早已消耗過半,當然,不完整的還有很多,所幸他已聚集一批本土的原創力量,這些可以拿給他們進行二次創作。
穿越至今兩年半,發行歌曲接近200首,差不多一個月七八首,怪不得網上封他為“流行樂之神”,這頻率確實太神了,連他自己都覺得有點過頭。
這是沒辦法的事,擴充套件海外市場之後,歌曲消耗的速度明顯加快,為了快速提升自己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他不得不這麼做。
不過他對於歌曲的選擇始終比較謹慎,並沒有一次性將經典佳作全部輸出,而是將高質量與平庸之作混合著來,有時甚至夾帶點私貨,把自己的原創也賣出去。
這樣做既可以證明莊逸也會馬失前蹄,從而降低外界對他的好奇和猜疑,又能延長有限資源的使用壽命,同時還能多賺點錢,可謂一舉三得。
每當他創作的歌曲低於聽眾預期的時候,網上關於“莊逸江郎才盡”的話題就會甚囂塵上,等下張單曲一出,立馬又變成“莊逸永遠的神!”
久而久之,公眾也就漸漸明白,莊逸也是人,他雖然產出很高,但他和餘笙、江怡寧等音樂人一樣,創作水平也是會有起伏的。
但沈亦澤心知肚明,這是他刻意引導後的結果。
他深知一個道理:無論在任何領域,當一個人展現出來的天賦遠遠超過世人所能理解的範疇時,這很可能會帶來潛在的危險,甚至釀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身為穿越者,他要做的不是把自己打造成神,更不是出盡風頭,接受大眾的頂禮膜拜,而是儘量保持低調,儘量偽裝並保護好自己。
他做事一向謹慎,穿越的經歷更令他對這個世界存有敬畏,不管怎樣,悶聲發大財總不會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