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經營之道 (第1/3頁)

“江怡寧連續4周登頂b榜”

“《closer》全球銷量破五百萬”

“江怡寧做客艾倫秀”

在被江歌后刷屏的熱搜榜中混雜著非常不起眼的一條:“樂享音樂上線測試版”。

起因是樂享科技在官微上公佈了一則資訊:“歷經半年的籌備,樂享音樂的測試版於今日上線,正式版預計將於8月1日上線,敬請關注。”

下方附有說明:“樂享音樂將致力於為獨立音樂人的創作提供展示平臺和收入保障,為小眾音樂擴充套件海內外市場,目前已和包括tuify、tidal、am、melon在內的多家音樂平臺達成合作……”

莊逸隨即轉發該條微博,緊接著,江怡寧、餘笙、方宏傑、樑子墨、林準、許天擇、蔡卓樂等知名音樂人紛紛點贊轉發,話題很快衝上熱搜前列。

這條訊息還未引起公眾的反響,已先在國內獨立音樂人的圈子引發巨大討論。

音樂圈本就不大,獨立音樂人的圈子就更小了,一傳十,十傳百,一個上午便傳得人盡皆知,一窩蜂地跑到莊逸的評論區留言支援,頗有種天下苦秦久矣的氛圍。

但沈亦澤不是陳勝、吳廣,他沒有揭竿起義推翻全娛、騰飛的打算,也沒這個必要。

樂享音樂的定位跟全娛音樂、飛飛音樂並不衝突,他要做的是獨立音樂平臺,要拉攏的是不受待見的獨立音樂人,短期內不會觸及全娛和騰飛的核心利益。

十年二十年之後就未必了。

作為文娛公司的老闆,沈亦澤深知如今資本和藝人的捆綁越發嚴重,許多娛樂公司不再將資源投入到專輯的製作上,轉而批次生產偶像,整個圈子的盈利模式正在朝粉絲經濟慢慢過渡。

沈亦澤不反對偶像,只是華語樂壇想要崛起,就不能讓無藝甚至無德的偶像當道,更不能只有偶像。

樂享音樂的建立本質上是在為這種不利於行業的風氣鬆綁,給獨立音樂人一片不必依附於資本依然能夠活下去的空間。

絕大多數歌手成名之前都是獨立音樂人,除了愛豆,沒有誰一出道就能跟大唱片公司簽約,要麼先一曲成名,要麼從獨立音樂人或幕後做起,慢慢熬,熬到出名。

換句話說,一旦樂享音樂站穩腳跟,成為獨立音樂人的搖籃,那就相當於掌握了華語樂壇的未來,可以孵化出一代又一代有實力的新人。

當然,這個目標短期內無法實現,需要時間來積累和沉澱,而在這個過程中,虧損是必然的。

7月16日,週六。

一年一度的白木蘭獎拉開帷幕。

作為《國家寶藏》的節目策劃,沈亦澤和趙輝受邀隨央視的團隊出席頒獎典禮。顧舒、徐鳳陽同樣受到了邀請,兩人於去年合作的一部年代劇,在江南衛視播出後廣受好評,獲得了白木蘭獎“最佳編劇(原創)”的提名。

這種活動的本質就是應酬,跟去年相比,今年沈亦澤和他的金點無論在音樂、影視還是綜藝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哪怕沒有了夏臺長的引薦,在場的人也沒誰會輕視他。

平時難得接觸到這麼多優秀的導演和編劇,沈亦澤自然要抓住機會多聊兩句——他的公司太缺影視行業的人才了。

不過他很清楚,大導演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室,願意跟影視公司簽約或者將工作室掛在某家公司名下的非常少。籤人很難,通常都是籤片,比如提前買斷某導演未來五部作品的版權之類的,價格非常高昂。

也有導演主動提出合作,畢竟金點的編劇陣容擺在那裡,歷史成績又如此之好,對這些導演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白木蘭獎結束後,沈亦澤沒有回江南,而是前往烏鎮參加由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和當地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本屆網際網路大會的主題為“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有官方背景的行業會議,各大網際網路公司不敢怠慢,叫得上名字的企業和老總基本都出席了,除此之外,還有來自76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國際組織代表、知名專家學者等約1500名嘉賓。

沈亦澤便是這1500人之一。

身為樂享科技的老闆,他今年是首次受到主辦方的邀請,跟常年與會的資本大佬比起來,他算新的不能再新的新人了。

最新小說: 我有基因剪刀手 無限大抽取 重生2008:開局拯救白月光 逆天尋界 全職狂少 文科之王 重生之嘯吒風雲 這個影帝叫崇禎 四合院之賈東旭的逆襲 唯愛傳奇之異能天下 締造國民女團 養生小餐廳 華娛:從跑男開始拿全勤 替身專家 嬌妻太美花樣寵 超級小農夫 不思議強者 我真不想當文化人 嫡女手冊 神寓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