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跟小學生似的日常鬥嘴,明明沒什麼營養的對話,卻樂在其中。
在廟裡吃了齋飯,下午,沈亦澤將一大家人全部請去看《東歸之路》。
全娛二少爺的首部大熒幕作品,院線首日的排片量幾乎快要趕上著名賀歲導演戴啟才的閤家歡電影。
各大院線的本意只是賣個人情,不怕上座率不高,就怕上座率太高,排片卻不夠,白惹一身不痛快。
然而《東歸之路》上映半天,火爆的程度遠超業內人士的預計,幾乎場場爆滿不說,口碑更是碾壓同期所有的賀歲電影。
丁世傑早就打過電話炫耀,首日票房破億已是板上釘釘,照這趨勢,極有可能打破國內的動畫票房9.7億記錄,衝擊十億大關。
而這部動畫的總投資僅4千萬,就算扣除電影發展基金、稅率和院線抽成,製作方和發行方也還拿得到40%左右的分賬,倘若真能達到十億票房,沈、丁二人無疑將賺得盆滿缽滿。
沈亦澤比丁世傑更加樂觀,從一個普通觀眾的角度,他真心覺得不錯,看完出來一問,上至六十歲出頭的大舅,下至幼兒園大班的吳承澤,均給出一致好評。
如此老少咸宜的一部動畫電影,又時值春節檔,還有“國產”這兩個字的加持,他認為完全有衝擊更高票房的可能。
初二是走親戚的日子,二姨帶著她的兒孫回到孃家省親。
其實吳家一大家子都十分隨意,大姨和沈亦澤他媽都是大年三十回孃家,從沒有誰說過半句閒話。
主要是二姨父一家比較傳統,大同的煤老闆,很信這些有的沒的,因此每年春節,二姨都是初二才回來。
“你就是安安吧?真俊吶這姑娘!”
連二姨也一眼認出了楊九安。
沈亦澤有足夠的理由懷疑,老爸老媽又替他宣傳了節目,說不定還拿著安安的照片四處炫耀。以老媽的性格,未來的兒媳婦這麼漂亮,她是很有可能幹出這種事的。
楊九安甜甜問好。
二姨同樣是八卦的體質,繼老媽之後,再次查安安的戶口。
安安表現得格外耐心也格外溫順,幾乎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得知安安是學攝影的,還曾拿過不少國際獎項,二姨立即說:“那不如,讓安安給我們拍張全家福,這麼專業的攝影師,上哪兒找去?”
這個提議得到所有人的贊同。
吳萍問:“你帶相機了嗎?”
楊九安點點頭:“帶了。”
她的行李箱跟鐵塊一樣沉,大部分重量就來自於攝影器材。
“那我們現在就去廟裡唄!”
二姨是個急性子,沈亦澤攔住她:“等初四再拍吧,表姐她們初四回來。”
“對對對,差點把小琴忘了,那就等初四,咱們一家人整整齊齊地拍一張。”
初四轉眼便至。
薛琴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楊九安發紅包。
“祝百年好合,早生貴子!”
這祝詞就離譜,楊九安紅著臉沒好意思接。
沈亦澤替她收下:“雖然有點早,但借你吉言,真到那一天,記得再補兩個大點的紅包。”
“知足吧,你姐這點微薄的收入,這個紅包已經夠大了。”
“我說的當然是等你以後賺了大錢。”
“賺大錢只能靠你姐夫了,你姐我只想當條鹹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