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怎麼看,跟文娛產業應該是半點邊也不沾。
沈亦澤開玩笑道:“小富婆,我不想工作了,你養我吧!”
楊九安不假思索:“那我養你,你是不是得聽我差遣?”
“沒問題啊,我可以滿足你身心上的任何需求。”
見他笑得不懷好意,她淡定地說:“那你去給我買早餐,然後端到我身邊,跪在床頭服侍我。”
“……”
為免被老爸老媽撞見,沈亦澤先出房間,見二老沒起,才把安安叫出來。
留張字條,戴上鴨舌帽下樓吃早餐。
回來時帶了兩屜灌湯包,待老爸老媽收視妥當,四人兩車駛離小區,先去廟裡接外婆,然後再開車前往大舅家。
外婆蔣素芬八十有六,退休之後便潛心禮佛。
沈亦澤還在初中時,外婆就在廟裡帶髮修行,迄今已有十五六年,在江州的佛學圈子裡還算小有名氣,同行見了無不叫她一聲“蔣菩薩”或“蔣神仙”。
並非因為外婆在佛學上有什麼造詣,純粹是吳家每年捐的香火錢最多,甚至連外婆修行的那座小廟都是由吳家出資翻修的。
翻修未必能吸引到更多信徒,但外婆的修為肯定在一夜之間暴漲了不少,否則主持大師也不會在竣工當天就分了間佛堂給外婆打理。
自從走馬上任,外婆就開始忙碌起來,以前只需守戒誦經,現在身為寺廟的管理層,不僅要衝刺香火業績,殿中佛像更需“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好在吳家還算有些財力,尤其是澤縣稅務局前局長大舅一家和嫁入豪門的二姨一家,至少在香火上,“蔣菩薩”年年都穩居第一,且甩開第二一個數量級。
外婆打理的那間佛堂也被吳家翻修成全寺廟最豪華的,佛像等身,金光逼人。得益於此,每年的廟會,“蔣菩薩”的佛堂前總是門庭若市,大年初一更是萬頭攢動,光是賣頭香就足以支撐起寺廟一年的開銷。
帶安安上了寺廟,按慣例先給菩薩磕幾個頭,貢獻點香火,外婆一邊敲鐘一邊口誦佛經,為沈凌雲一家祈福。
外婆對楊九安顯然喜愛有加,出發前還特意回屋包了個大紅包——安安這種乖巧甜美的長相,沒有哪個長輩會不喜歡,只要表現得溫柔一些,簡直就是公公婆婆眼裡完美的兒媳人選。
表嫂韓若琪為五人開了門。
換鞋進屋,大侄女吳優優跑過來一一問好
不等沈亦澤介紹,韓若琪已經認出楊九安:“安安?!你們真在一起了?太好了!《心動的訊號》我每期必追,你們兩個真的好甜啊!”
沈亦澤給楊九安介紹:“我表嫂,韓若琪,這是我大侄女,吳優優。”
楊九安很有禮貌地問聲好。
吳萍摸摸吳優優的頭,問韓若琪:“就你和優優在家?”
“他們出去買菜了。你們坐,我去給你們泡茶。”
幾人在沙發上坐下,韓若琪很快端茶上桌,安安在場,話題自然是《心動的訊號》。
不聊不知道,一聊才發現,老爸老媽對這檔節目頗有研究,很多細節甚至比楊九安記得還清楚。
老爸還好,他給自己定的人設不允許他像老媽和表嫂一樣八卦,儘管他全程都聽得十分專注,卻幾乎不怎麼開口。
吳萍和韓若琪則儼然安亦的CP粉,個別問題問得沈亦澤都有些招架不住。
所幸大舅和大姨等一眾人及時歸來,才將沈、楊二人從暴風中心解救出來。
“這是安安吧?”
結果大舅和大姨也認識楊九安。
又是一番介紹,安安全程面帶甜甜的笑容,乖巧得跟個小媳婦似的。
沈亦澤問大姨:“我姐呢?”
“去你姐夫家過年了,初四過來。”
表姐薛琴和表姐夫一向輪換著去彼此家裡過年,沈亦澤有件事要跟薛琴商量,看來只能等到初四了。
不多時,二舅一家五口也趕到,一年不見,小侄子吳承澤長高不少,也活潑不少,一進屋就指著楊九安問他爸:“這個姐姐是誰?”
吳啟亮邊換鞋邊說:“問你堂叔去。”
吳承澤便跑來問沈亦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