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重要的利潤分成談妥,剩下的就交給何宇和韓志強處理。
“沈老師,新歌的編曲還滿意嗎?”
沈亦澤一進錄音棚,編曲老師就問他。
用於下個月應戰的歌曲已經制作完成,兩個版本他都聽過,不是他吹,他自認為唱得比林準好點,或者說,他演唱的版本更符合他寫這首歌時的心境。
至於編曲,由李敬民親自操刀的編曲豈會差了?也許不如《七里香》的編曲那般華麗,但配沈亦澤的詞曲,綽綽有餘。
他笑笑說:“滿意,跟詞曲十分契合。”
頓了頓,問:“你們認識會填英文歌詞的詞作者嗎?”
“純英文歌嗎?還是中文歌裡夾雜幾句英文歌詞?”
“純英文歌,不過副歌的詞我已經填了,需要對方根據我的需求填寫主歌歌詞。”
棚內的兩名編曲老師對視一眼,沉吟片刻後說:“其實寧姐的英文很好,她出過幾首英單,全由她自己填的詞。”
沈亦澤“哦”一聲,想起江怡寧曾有向海外拓展的野心,自然精通英語。這首歌的詞風偏稚氣,用詞相對簡單,交給寧姐來填,問題不大。
編曲老師問:“是要開始籌備海外專輯了嗎?”
“對,兩位老師要先聽聽小樣嗎?”
“好啊——等等,我把大家都叫過來!”
不多時,錄音棚自帶的小小休息室裡便擠滿了人,工作室裡的練習生、編曲、製作人,但凡空閒的,皆聞訊而來。
光是“莊逸新歌”這四個字,吸引力就足夠了,更何況還是為海外專輯特別打造的英文歌。
在華語樂壇,莊逸毫無疑問是正當紅的大熱詞曲作者,寫中文歌信手拈來的他,寫英文歌還能同樣的驚豔嗎?
在場的人既好奇又期待。
沈亦澤淡定地敲下播放鍵。
前奏響起的瞬間,眾人眼前一亮的同時均露出幾分意外的神色。
和莊逸之前的所有歌一樣,從前奏開始就相當抓耳,但和之前的所有歌不同,從前奏開始就融入了電子元素。
在電音這塊,沈亦澤屬於會欣賞不會創作,可這首歌本就是EDM(電子舞曲)風格,做小樣的時候不加一些電子元素,他總感覺不得勁。
只是跟江怡寧的《蜂》比起來,他選取的電子音色屬實low了點,連他自己都不甚滿意,不過他只有這個水準,做到這個程度已然盡力了。
短短數秒的前奏之後,主歌進入。
第一段主歌未填詞,旋律仍延續前奏的舒緩和清新。
酷玩樂隊在所有搖滾樂隊中算很另類的了,他們頂著“搖滾”的帽子,大部分歌曲卻偏向低沉、舒緩和治癒,從早期的《Yello Just Like This》,哪怕期間有過調整和轉型,風格卻始終未變。
雖然這首歌在樂迷之中的評價褒貶不一,但當前奏響起的瞬間,沈亦澤就知道,這就是他從小聽到大的熟悉的酷玩。
很快,第二段主歌伴隨著沈亦澤清亮的聲音進入:
“……She said where'd you wanna (她說,你想要去往何處)
&nuch you wanna risk(你想要歷經多少風雨)
&n not looking&nebody(我並不追尋)
&ne&nan gifts(擁有超人天賦的人)……”
在場並非所有人都精通英語,但這首歌的用詞非常簡單,再加上演唱者受限於自己的英語水平,沒有使用連音、滑音、吞音等發音技巧,幾乎每一個詞都唱得十分清楚,雖然聽起來美感不足,略顯蹩腳,卻能把歌詞大意聽明白。
歌詞是這首歌最廣為詬病的一點,沈亦澤卻認為,簡單的詞同樣能夠傳達出微妙的感情,直擊每個人內心最美好又最脆弱的部位。
&nething I can turn to(只想做好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