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保守勢力的回潮不但體現在執政風格與社會輿論上,在政治鬥爭上也可以很清楚的表現出來。
共和黨拿到了總統寶座,但兩院依然是民主黨的,共和黨極其不爽但也沒有好辦法。
兩院席位要一個一個去爭去搶去肉搏,看起來是候選人之間的單挑,實際上是背後兩黨之間的群毆,民主黨從羅斯福新政開始就在兩院中佔據優勢地位。
共和黨努力反撲,但收效甚微,於是調轉槍口,變肛正面為迂迴出擊開始策動策動南方民主黨人反水,現在的情況實施民主黨最大的敵人不再是共和黨而是他們曾經的同志。
但瑟蒙德老爺們可是資深政客,深諳政治交易的精髓,現在雖然反民權反JFK但好歹還掛著民主黨的招牌,要讓他們宣佈改換門庭,共和黨要付出更多籌碼,而且就算宣佈成為共和黨後,依然會和民主黨眉來眼去。
參議院如此,眾議員就更沒法說了。
保守精英氣十足的共和黨根本不是街頭政治高手的民主黨的對手。
共和黨高層看得非常清楚。
所以除了加緊策反以瑟蒙德老爺為代表的南方民主黨人外,對於立法權也只能徐徐圖之,而將重點轉到司法權上來也就法律系統。
相對於國會山,從聯邦法律系統動手會方便得多。
首先,意識形態上,法官尤其是優秀的法官都是優秀的高校出身,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質都高出街頭政治者不少,這些人天然就契合這清教徒的價值觀。
其次,由於聯邦巡回法庭法官需要由總統來提名,那麼共和黨完全可以從自己控制的州及本黨黨員中出人,塞進十一個聯邦巡回法庭。
當然最終還得經過參議院的投票,獲得多數票同意才能正式成為聯邦巡回法庭的法官。
但法官畢竟是專業性極強的職業,只要提名者能保證自己的能力,並且在私生活和道德方面沒什麼大問題,雖然會受到對方參議員的狙擊,但成功上位的機率還是不小的。
因為如果對方議員僅僅因為黨派原因而否決的話,那麼共和黨也完全可以掀起輿論風暴,指責對方結黨營私,絲毫不顧合眾國的司法公正云云。
綜合考慮,民主黨方面也不會在這個事情上逼得太緊,畢竟巡回法庭又不是最高法……人來人往還是挺常見的。
雙方在司法權上的高階別較量自然而然的就放到了高院大法官問題上。
以共和黨和南方民主黨為代表的保守勢力(僅作泛指,實際上共和黨中間也有不少溫和派和民權派,但詳細細分就太麻煩了。)早就看聯邦最高法院不順眼了!!!
尤其是是fxxk的沃倫大法官,作為一個保守派法官被共和黨的艾森豪威爾提名,這個兩面人變色龍,之前儼然是共和黨的好兒女,可上任之後一把撕掉畫皮。
在JFK和林登·約翰遜三個任期內,沃倫大法官的大腳地板油轟到底載著聯邦最高法院往自由主義方向一路貼地飛行。
讓艾森豪威爾對著尾氣喃喃自語:(提名他當首席大法官)是我這輩子最蠢的決定。
而沃倫大法官如果聽到艾克的自我詛咒的話,估計會蛋蛋一笑,然後表示“人吶,就是都不知道,自己就不可以預料。一個人的命運啊,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我絕對不知道,我作為一個加州州長,怎麼就把我弄到華盛頓去了”
“當時艾克拿下總統後對我說‘只要最高法院有空缺,我一定想到你’。”
“我也沒有謙虛,畢竟大家都是民主黨的。但後來艾克又說‘大家已經研究決定了,你來當政府首席律師。’”
“那麼我當時就唸了兩句詩歌“我聽見美國在歌唱,我聽見各種各樣的歌(惠特曼)””
之後的事情比較好玩。
當時的文森首席大法官才68歲,並且他的家族有長壽基因,所以大家根本沒考慮過他的接班人問題,結果文森在某天忽然猝死……
這下艾森豪威爾總統要選人,實際上此刻沃倫依然不是第一候選人……
艾克在他的回憶錄寫到:“當時我去找約翰,想提名他當首席大法官……但他表示除了國務卿以外對任何職位都沒有興趣……”
於是沃倫就成了首席大法官,而原本艾克只打算讓他當個普通的大法官而已。
至於這個擾動歷史的約翰,他的全名是,約翰·福斯特……杜勒斯……也就是所羅門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