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你,安祿山有不臣之心,你可知道?”李治直接無視李隆基所謂的帝皇威嚴,反而質問道。
雖然他如今是大唐皇子,可早在小世界歷練的時候,他就已經一統了一方世界,做了一世皇帝。
再加上如今執掌大唐主世界天道,李隆基這點帝皇威嚴,他根本不會放在眼裡。
見眼前這少年竟然敢質問自己,李隆基眼神頓時陰沉下來。
尤其是他說出安祿山反叛之心的時候,心中殺意更是強所未有的暴漲。
安祿山的反義他自然看出來了!
可這個時候,安祿山已經到了尾大不掉的程度,再加上他認為朝廷中有楊國忠等人在,制衡安祿山一個蠻子綽綽有餘。
區區一個安祿山,自己想要對付他也只是一個念頭而已。
即便如今安祿山擁兵自重,可在他看來也僅僅只是一些問題而已,斌不值得他沉下心對付。
有天道之力加持的李治,自然能一眼看穿李隆基所有的心思。
說白了,李隆基就是對自己太自信了!
心中微微一嘆,李治看著眼前年過花甲,早已沒有了雄心壯志的後輩,眼神中閃過一抹惋惜之色。
李隆基,按照大唐皇室關係來算,是他的親孫子!
說實話,對這個後輩,他心中還是欣賞成分居多的,即便李隆基晚年昏聵,為大唐崩潰埋下禍端的開始。
李治心中也沒有太多的怪罪。
因為在他看來,安史之亂的開端與爆發或許跟李隆基有關,可安史之亂平亂竟然要耗時八年之久。
之後更是導致大唐走向滅亡之路,這其中的根本禍根,在他那一朝,武則天殺光大唐武勳集團就已經埋下。
武則天在自己的培養之下以及她本身就有不俗的能力,最後成為一個合格的帝王。
可自己的制衡之道,卻是沒有被她完全理解,導致她建國之後,為了穩固皇位,大肆屠殺打壓原本的武勳貴族。
她在位的時候,有著絕對的鐵血手段與魄力,自然可以鎮的住整個天下,甚至還能保證對外發動戰爭。
不說勝負,至少大唐在她手上,依舊是強大的代名詞,天下無人敢反,周圍列國該有上貢也一樣不少。
可畢竟沒有哪個皇帝都像她一樣!
尤其是他們的兒子李旦,已經被磨平了稜角,能保證大唐無恙已經很不錯了。
武則天歸還李唐江山以後,導致後面武將一方已經是少的可憐。
李隆基能在這樣的環境中,逆襲成功,創造開元盛世,所以李治心中對他是很滿意的。
站在皇帝的角度上看。
李隆基毫無疑問是一個相當成熟的君主。
他知道怎麼韜光養晦做低服小,也能耐得住性子等待時機。一旦時機成熟,就能夠一飛沖天。
同時,他還有非常有決斷力和擔當膽識。
此外,更是具備帝王的心狠手辣,為了目的不擇手段。在即位初期更是非常上進,知人善用,開創盛世。
當然,身為一個人,他也有缺點。
晚年志得意滿,貪圖享樂,將自己的慾望毫無保留的釋放出來,在親情方面,更是十分殘忍無情,一日殺三子。
殘忍程度恐怕大明的朱元璋也比不上!
他將帝王的無情更是展現的淋漓盡致,不僅對待同甘共苦的髮妻王皇后,負心薄倖。
此外,在疼愛楊玉環的同時,和她的姐妹曖昧不清!
最後為了自保,更是直接賜死楊玉環。
當然,這些李治心中並沒有什麼其他想法,帝王無情,不外如是,總之李隆基作為一個皇帝。
除了對自己的帝王權術太過自信,在安祿山這件事上翻車外。
其他都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