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柱子,頂這麼高?!”安祿山驚歎道。
“正是。”達奚珣撫著長鬚,感慨不已,又道:“王上可看到頂部的火珠?那原本是一隻金鳳,所謂‘鐵鳳入雲,金龍隱霧’,寓為武后稱帝,如今……”
“火珠好哇!”安祿山激動不已,想說些什麼,奈何文才不足,只好再重複道:“火珠好!又是火,又是豬。”
關於明堂,達奚珣有太多可以說的,從結構佈局到彩繪裝飾,每個細節都有著太多巧思。
安祿山聽不懂這些,但卻能很直觀地感受到它的好來,讚歎道:“神了!則天皇帝可比聖人還要有氣魄!”
這一刻,他對武則天升起了一股敬畏與嚮往。
他凝視著這座雄偉的洛陽宮城,一個念頭開始在心裡越來越強烈。
走進明堂,內裡巨大而開闊,一張御榻擺在了最為醒目的位置。
安祿山一見它就直著眼,毫無避諱地讓力士們把他搬到御榻上,發現它完全足夠容納他肥胖的身軀,可見皇帝的位子是最適合他的,別的位置都坐不下。
其實他近來深受病痛折磨,這次被逼著舉兵造反,也是想著既然病痛,不如轟轟烈烈大幹一場,沒想到如此順利,若是再當一把皇帝,那就更值了。
於是,他扭著屁股,便不打算再起來。
大家都看明白了安祿山想要稱帝的心思,都是追隨他造反之人,當然都不會反對。不少人都想要勸進,只不知時機如何,紛紛看向張通儒。
張通儒思忖著眼下田承嗣正在追擊高仙芝,擔心眼下稱帝會耽誤戰事,猶豫間,達奚珣已搶先開口了。
“今聖人昏庸,寵信奸佞,橫徵暴斂,民不聊生,王上班師振旅,伐罪吊人,功在天下,臣請東平郡王顧念黎元,重振綱紀……”
殿內,一眾慫恿安祿山造反之人見最後關頭被達奚珣這個俘虜搶了先,頓時心生不滿,但此時總不能反對,只好紛紛勸進。
往日暴躁的安祿山難得喜得搓了搓手,但哪怕是他,也知勸進這種事不能第一次就答應下來,遂故作為難。
“是否有人不服我當皇帝?”
達奚珣道:“王上剛進洛陽,恐人心尚未安穩。不如,由臣召集些洛陽的耆老、僧道,聽聽他們的心聲,王上以為如何?”
安祿山先是哈哈大笑,之後收斂笑容,學著李隆基的樣子,道:“允了。”
就在次日,一眾耆老僧道便由達奚珣引入宮中。
為首的是一個氣質極為出眾的道士,極有傲氣,見了安祿山也不行禮,一雙丹鳳眼頗為無禮地打量了安祿山兩眼,卻是搖了搖頭。
“道長為何搖頭?”
“東平郡王有疾在身,暫不宜稱帝。”
安祿山又不滿又驚訝,試探了兩句,沒想到那道士竟是將他身上的病症說得一清二楚。
他難免驚疑不定,帶著些希冀之情問道:“道長可有法醫我?”
話雖如此,這道士若真開了藥,他也是不會輕易吃的。
卻見那道士從袖子裡拿出一塊方巾,看了一眼,道:“拿錯了。”
接著,也不見他如何動作,手一揮,那方巾竟變成了一個布袋,殿中眾人不由紛紛驚呼。
“此為興陽袋,東平郡王繫於胯下,兩日知效用。”
“我代阿爺一試可否?”安慶緒當即出列。
老道微微點頭,閉目不答,算是允了。
達奚珣又問道:“那稱制之事?”
“待貧道算個時辰。”老道轉身,仰頭,眯眼看向明堂。
高高的明堂下,他們每一個人都顯得那樣渺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