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從戰鬥開始到現在,自己一路東躲西藏,狼狽不堪,阿濟格有些汗顏,感覺自己連深宮中的那個女人都比不上了。
“大丈夫,死則死耳。”
阿濟格感覺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否則根本起不到一個主將的作用,真的有些辜負那個女人的信任了。
他首先派出一個甲喇章京專門負責組織全城百姓挖掘地窖,並將地窖儘可能的連通起來,為接下來更加殘酷的戰鬥做準備。
因為只有將更多的有生力量儲存下來,才有資本與明軍進行長期作戰,否則的話,暴露在大孔明燈之下,損失太慘重了。
而將人員和物資轉移到地下,便是最好的方式。
將這個重要任務安排下去之後,他自己便專心的佈置作戰任務了。
他讓每個去增援計程車兵都帶一份灰瓶、火藥、火油等作戰物資去。
因為之前準備的很多物資,都在明軍攻城之前就被明軍的火炮和大孔明燈給摧毀了。
現在兩軍在城頭相互廝殺,明軍的火炮和大孔明燈都不敢肆意轟炸,倒是可以趁機補充一下。
畢竟這些東西用來守城,確實有著不錯的效果。
不過,他沒有讓這些士兵直接透過城垣去支援。
因為從城垣上過去的兩個方向,都被明軍的大孔明燈給封鎖了,強行透過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於是,他命人緊急蒐羅雲梯,並下令加緊打造,越多越好。
他的目的很簡單,援兵先儘量不要從城垣上過去支援,而是用雲梯爬上甕城城牆的方式去增援。
這樣的話,就可以分出十幾,甚至是幾十個方向支援,不再受限於城垣上的兩個方向。
如此一來,支援的兵力就可以儘可能的分散,只有十個大孔明燈的明軍根本無法全面封鎖,所造成的傷亡也將會大幅減少。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現象,明軍在外城牆搭上攻城雲梯,拼命向上爬到城垣上去戰鬥。
而建虜則從內城牆搭上攻城雲梯,也拼命爬到城垣上去戰鬥,雙方之間只有一牆之隔。
不得不說,阿濟格想到的這個辦法確實不錯,有效的分散了援軍的兵力。
十多架攻城雲梯分散開來,就是十多條支援的路線,十個熱氣球根本沒辦法封鎖,而且還會有更多的雲梯繼續支援。
天上的熱氣球立即想要將天佑門堵死,因為建虜想要透過這種方式到甕城城垣上去支援,必須得經過天佑門到甕城,才能將雲梯搭在甕城內城牆上。
阿濟格立即改變策略,不經過天佑門了,在天佑門兩側城牆的內外都放上雲梯,爬雲梯上到天佑門城垣,再從另一側的雲梯下到甕城中去。
這需要更多的雲梯,也需要更多的時間,但只要能儘可能的減少支援過程中的損失,那都是值得的。
阿濟格都不得不佩服自己想到的這個策略,果然殘酷的戰鬥是最磨練人的,辦法也都是被逼出來的。
於是,建虜援兵的支援速度,慢慢的快了起來。
不得不承認,雖然明軍在很多方面都已經超越了建虜,但有一點還是比之不上的,那就是近距離的單兵作戰。
往往兩三個明軍都不敢保證能對付一個滿洲兵,這和士氣無關,明軍計程車氣還是很高昂的,確實是技不如人。
畢竟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上來的,而且如今的滿洲兵,還處於巔峰時期,
若不是河對岸的勇衛營一直用火力壓制,不是天上的熱氣球拼命的阻擊建虜援軍,攻城的明軍恐怕早就支撐不住了。
而漢軍,比明軍更加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