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博醫院、實驗室和銳行公司三者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有了完整的鏈條,研究出一套針對K病毒抗體的試劑不是難事,因為檢測抗體的方法都差不多,稍微做一些修改就可以實現。
果然,在思思體內查出了K病毒的抗體,K病毒在思思體內經過多次注射後,它與人體免疫系統多次交鋒,讓免疫系統找到了針對它的方法,啟用了某些免疫細胞,產生了相應的抗體,免疫細胞的啟用及抗體的產生讓K病毒注射到體內沒有多久就被殺死。
增加註射劑量是一個辦法,但是這是有限度的,不顧風險的提高病毒的注射量,很容易過度啟用免疫系統,人體因過度免疫反應而崩潰。
這次實驗的失敗讓楊平不得不再次對自己的實驗覆盤,科研就是這樣,不斷在試錯中前進,其實試錯本身就是積累,試錯的資料是科研的巨大財富。
比如研究飛機需要風洞,其實用風洞去吹飛機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不斷地模擬飛機在高速飛行的狀態,然後收集資料,依據反饋的資料對飛機不斷進行改進,慢慢地把飛機修改到滿意。
現在很多科研中的試錯用計算機模擬來完成,但是計算機永遠無法完美模擬真實場景。
K因子是這次實驗的核心,一切都是圍繞K因子展開的,而腺病毒只是一個運載工具,此次K因子與病毒的結合存在一個巨大的缺陷,那就是病毒始終是外來病原微生物,它與人體的鬥爭不可能停止,在鬥爭的過程中,免疫系統和病毒雙方會不斷改變,這種變化註定它的不穩定性。
即使採用原來已經獲得一定成功的病毒也是一樣的結果,因為他們屬於同一種系,基金結構一致,本質上它們還是同一種病毒。
溶瘤病毒療法雖然也是採用病毒,但是病毒不是作為載體,而是標記物,它能夠標記腫瘤細胞,然後引起免疫系統發起攻擊。
CART細胞治療也是利用免疫細胞直接對腫瘤細胞進行攻擊,能不能借鑑CART細胞的方式呢?楊平琢磨著。
CART細胞療法利用是人體自身的T淋巴細胞進行修改,然後作為攻擊腫瘤的武器,它本身就是人體免疫細胞,進入人體後不存在被自己身免疫攻擊的可能,注入多少就有多少發揮作用。
只不過目前CART細胞對血液腫瘤效果非常好,某些腫瘤可以達到治癒的效果,而對實體腫瘤效果不佳,因為實體腫瘤的屏障作用,導致CART無法進入實體腫瘤的內部。後來在CART細胞治療的基礎上,發展出CARNK細胞療法,這種細胞可以突破實質腫瘤的屏障,進入實質腫瘤的內部,對腫瘤細胞進行獵殺。
CART細胞是在T細胞的基礎上嵌合抗原受體,這種抗原受體相當於定位導航裝置,可以專門識別體內腫瘤細胞,並透過免疫作用釋放大量的多種效應因子,它們能高效地殺滅腫瘤細胞,從而達到治療惡性腫瘤的目的。
現在楊平發現的K因子非常特殊,它本身具備導航和攻擊的雙重能力,只是它無法自己到達目標腫瘤,所以不管是它對腫瘤的識別還是攻擊都依賴一種載具。
如果將這種載具用NK細胞來充當會怎麼樣呢,楊平越來越興奮,有關NK細胞的大量知識在他的腦海裡浮出來。
NK細胞也叫做自然殺傷細胞,是人體重要的免疫細胞,戰鬥力非常強悍,依據目前的研究,一個NK細胞可以殺死27個腫瘤細胞,它是對抗癌細胞和病毒等最強、最有效的免疫細胞。NK細胞常年戰鬥在保衛人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上,它不需要被啟用就能直接上陣殺敵,因反應機警、殺敵廣譜常被稱為免疫軍團裡的“特警”部隊,堪稱人體免疫系統中的王牌。
NK細胞的作戰過程很清楚明瞭,它遇到異常細胞時會緊密地貼合在這些細胞上,然後釋放一種名為穿孔素的特殊蛋白質,同時釋放一些其他毒素。穿孔素和毒素協作,所以毒素可以鑽孔進入異常細胞,導致它們死亡。此外,NK細胞還會釋放各種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就像訊號,可以調動更多的免疫細胞來參與戰鬥。
平時,NK細胞為人體構築起一道堅固的城牆,及時發現並殺死病變細胞,從而有效避免癌症發生,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它也有失手的時候。
K因子不僅具備殺死腫瘤細胞的作用,而且可以識別腫瘤細胞,它具備導航和戰鬥的雙重作用,如果將K因子嵌入NK細胞,那麼此時的NK細胞又多了一項武器。
既然K因子與病毒結合以後,人體總是對它不放心,竭盡全力對付它,那麼將K因子嵌入NK細胞呢?就像將抗原受體嵌入免疫細胞一樣,形成一個人工改造的NK細胞。
楊平將自己的這些思考理清頭緒,然後做出總結,形成一個完整的方案,召集大家開會討論。
“我們需要調整思路,分兩條路線演進,K病毒療法繼續研究,另外新開一條路線,將K因子嵌入NK細胞,病毒療法和細胞療法齊頭並進,張教授你這邊與陸小路合作繼續K病毒療法,唐順的幹細胞實驗室與陸小路的腫瘤實驗室合作,開啟NK細胞研究,陸教授的任務很重,你要同時承擔兩邊的任務。”楊平在討論會上當場分配任務。
“這個課題現在交給我來做?”張教授有點難以置信,這相當於自己從輔助腳角色走向主導位置,哪有這樣的好事,K病毒療法走到現在的階段,就算最終失敗,這也是世界頂級課題,何況最後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這裡所說的成功並非一定治癒腫瘤,只要是有效,就是開闢了一條新路,其實它已經獲得成功,現在不過是爭取更大的成功。
“對,你來和陸教授來做。”楊平沒有多餘的廢話,他的課題太多,有些課題他只能做戰略規劃,具體實施交給他們。
“教授,我始終對細胞治療抱以極大的信心,我認為以後90%的疾病可以透過細胞治療來完成,而其它治療方法只佔10%,未來所有醫院最大的科室是細胞治療,其餘的科室都是小科室,幹細胞只是細胞治療的一部分,我最近也在想,應該拓展我們的研究範圍,應該將幹細胞實驗室改為細胞治療實驗室,沒想到教授您直接給我派人任務。好!明天我們就展開研究,陸教授和我就是上下樓的鄰居,合作非常簡單。”唐順對楊平派給他的任務具有極大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