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青、參評院士、13篇cNS,諾獎級的科研成果,這種超級天才放到哪裡都是神一樣的存在,其實參會的人來這麼齊,大多數人是因為聽說楊平會來,大家都過來看看楊平。
關汝言是個社牛,他見到楊平,大方主動跟楊平握手,顯得十分謙遜,打不過躲得起,學會曲線實現目標,這是岳父交代他的話,這會不是曲線實現自己的傑青目標嗎,不過只是會晚一年而已。
整個會議的風格也非常年輕化,沒有各種客套寒暄兜兜轉轉,大家在主持人的安排下直接進入主題,各人介紹自己最近開展的科研活動,讓大家相互瞭解各自都在做什麼。
本來楊平是第一個演講,但是主持人考慮到讓楊平最後壓軸,這樣可以增加會議的層次感,所以把楊平放到最後。
科研課題這東西,誰沒事會三天兩頭換,以為科研課題是過家家呢,一個課題短則幾年,長則幾十年,還有的課題一做就是一輩子,結果到頭也沒做出什麼結果,所以搞科研,必須能夠靜下心來。
如果為了名和利,趁早放棄,風險太大,無法承受。
科研造假例外,科研造假的的成本和風險比起真正的科研,一個輕如鴻毛,一個重如泰山,在國外,有醫生造假兩百多篇論文,尼瑪寫得跟真的一樣,憑藉兩百多篇論文,這位醫生混得風生水起,成為行業的大牛,可能覺得造假太容易,到後面神經一放鬆,沒有保證造假的質量,一下穿幫。
宋子墨和徐志良兩人商量只上一個,也只能上一個,徐志良這結巴到現在症狀總是差不多,除了急救的時候是緩解期,其它時間都是發作期,要是讓他上臺,今天誰也別演講,從早到晚,大家都看他一個人表演。
本來他不想來的,宋子墨硬是拉他,去臺下聽聽也行,不是非常上臺說話,你怕什麼。
歐洲脊柱外科學術會去過,這種小型會議怕什麼,其實徐志良不社恐,只是單純地結巴,不方便說話。
宋子墨的課題是精確骨骺組織技術治療脊柱側彎,這課題快講爛了,但是沒辦法,一個課題做幾年,幾年一個課題,哪像教授那種bUG天才,一口氣同時開展三個課題,還天天沒事在辦公室喝茶。
有時候宋子墨真的想把茶葉拿去研究研究,究竟裡面是不是有什麼興奮性物質有利於思考,三個課題同時開展,三個團隊忙的跟電風扇似的,他卻氣定神閒,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喝茶,這個時候不是上網查資料,或者在實驗室盯著資料嘛。
每次宋子墨問楊平,為什麼總是把科研弄得這麼順溜。
優選法!
能不能教一教優選法?
過於深奧,不便展示!
臥槽,這話說得多傷感情,潛臺詞不就是「你的智商沒到位,講了也白講。」
大家介紹完自己的課題,接下來就是自由討論。
年輕人就是年輕人,火氣足,沒有成熟的中老年鎮場子,大家的自由辯論有點烈。
這幫傢伙本來是隻是辯論,但是這辯論越來越有火藥味,當然,大家都是讀書人,最多是語速快一點,聲音
大一點,不會罵娘拍桌子。
關汝言帶來一個助手,助手說跟著一起來見見世面,可能今天見到的人才太多,助手很是活躍,完全忘記自己是來見世面,搞得自己也是參會的主角一樣。
一番自由討論之後,楊平發現,關汝言的助手居然比關汝言還熟悉他們的課題,好幾個楊平提出的直達核心的尖銳問題,關汝言有點不知所措,結果助手湊過來輕鬆回答。
尼瑪這助手真是用心,關汝言真是「官僚」,平時很少下實驗室嗎?將實驗計劃一扔什麼都不管。
楊平自己也是這種甩手老闆,但是沒有甩到這種地步,這麼說來,對於自己的空間導向基因理論,難道唐順比自己更懂?
不,怎麼怪怪的。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