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現在這個方法去做,就會很輕鬆,密爾頓對這個方法研究透徹後,決定以後所有的脊柱側彎矯形都使用這個方法,尤其一些高難度手術,以後再也不用提心吊膽,完全靠經驗和運氣去碰。
截骨的動作極快,很快完成截骨,然後就是矯形、上棒,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根本不像是在做一天脊柱側彎矯形,彷彿做的就是一個簡單脊柱壓縮骨折,整個過程毫無壓力。
從切皮到縫好皮,一個小時手術結束。
整個會場的醫生宋子墨的技術徹底的征服,他們任何一個首先遇到這種病例,根本不敢接受,只能放棄手術。
把病例的難度降低一些,他們可以給病人做手術,但是手術時間不可能這麼快,這可是有二十個椎弓根釘,好幾處的截骨部位,速度再快,沒有三四個小時怎麼可能完成手術。
此時的楊平,正在系統空間實驗室裡忙碌。
他現在的課題不只一個,已經是雙開,尋找其它的空間導向因子的課題仍然在進行,研究腫瘤細胞的凋亡也正在關鍵時刻。
而且,楊平準備在系統空間實驗室設立第三個課題,目前的系統積分完全可以支撐三個課題同時進行。
第三個課題研究面板,楊平發現面板真的是一個神奇的器官,與其它的器官明顯不一樣。
楊平的面板擴增技術,沒有使用幹細胞,沒有使用空間導向因子,因為目前找到的空間導向因子只有肌肉的因子。
面板擴增技術僅僅利用是患者身上的健康面板,利用這塊健康面板居然擴增出一大塊面板,這塊面板還是屬於患者自己的面板,不會有任何排斥,在理論上,擴增的面積是無限的。
為什麼面板可以做到,而其它的器官無法做到呢?
楊平現在心中的問題越來越多,他發現自己的研究越是深入,心中的問題越多,而且這問題亂七八糟的。
楊平計算了系統積分,決定設立第三個課題,專門研究面板,順便研究肝臟,因為肝臟也有一定的複製能力,這是其它器官都不具備的。
如果肝臟能夠像面板一樣在體外擴增,那麼以後所有需要肝移植的患者,無需等待異體移植,只需要將肝臟上僅存的健康的肝臟細胞取出來,在體外進行擴增培養,這樣可以培養出合格的用於移植的肝臟組織,然後又回植到肝臟。
楊平越想越覺得面板是個神奇器官,面板不僅僅有可以複製的優點,他還有靈敏的觸覺,人類與其他動物比較,為什麼智力遠超其它動物,很可能跟面板的靈敏的觸覺有關。
一個人不用眼睛看,只有手的面板去感覺,可以感覺出物體的形狀、材質,比如是木頭的,還是鐵的,都能做出基本的判斷。
從人體身上切取的一塊面板放在體外,它居然還能為了適應不同的環境去做出改變,就像它自己有大腦一般。
這個神奇的器官裡面一定隱藏很多秘密,楊平決定也研究一番,不僅僅滿足於面板擴增技術,究竟為什麼面板可以擴增,其它器官為什麼不能擴增,裡面的機制是什麼,這才是楊平關心的重點。
至於腫瘤細胞死亡這個課題,目前脈絡越來越清晰。
經過對死亡腫瘤細胞不同狀態的電鏡圖片進行分析,已經確定細胞死亡的方式是凋亡,而究竟是誰啟動了凋亡,透過對腫瘤細胞周圍的環境中各種生化分子的分析,楊平找出一種名為K因子的特殊蛋白質。
腫瘤細胞的死亡與這種蛋白質有緊密的聯絡,究竟是怎麼聯絡的,K因子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什麼作用,目前還不清楚,是實驗進一步探索的內容。
透過最近的研究楊平發現,K因子在腫瘤細胞的凋亡中所起的作用,大概是透過化學誘導臨近(CIP)概念來實現,CIP是利用細胞生物學的一個核心原理,即細胞調節通常涉及兩種不同蛋白質相互靠近的誘導機制。
這種臨近誘導是很多生物調控形式的基礎,比如受體功能、翻譯後修飾、轉錄調控、表觀遺傳調控,臨近誘導的原理近年來被研究者拿來改造為研究工具,應用於醫學生物研究,不管是臨床研究還是基礎研究,都有這種工具的應用身影。
如果此次腫瘤凋亡的機制真的跟CIP有關,如果能夠破解其中的機制,那麼利用K因子透過CIP啟用癌細胞的凋亡程式,最後殺死癌細胞是完全有可能的,這樣醫生找到一種殺死癌細胞的方式,圍繞這種方式在研製新的抗腫瘤的藥物是完全可以行的。
癌症細胞之所以可以不受限制的生長,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其內部的凋亡程式被阻斷,處於廢棄狀態。
很可能存在某種因子採取截胡的方式與凋亡基因的啟動子結合,導致啟動因子無法與原本的目標結合,這樣透過表觀遺傳機制抑制它們的表達,實現遮蔽凋亡機制。
按照這個生物核心理論:細胞調節通常涉及兩種不同蛋白質相互靠近的誘導機制,既然有某種因子與啟動子結合,那麼是不是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採取截胡的方式,設計一種蛋白子因子提前與這個截胡因子結合,這樣可以實現阻止它與啟動子結合,那麼這些腫瘤細胞就會全部自殺。
楊平大膽地這樣假設,反正在系統空間實驗室做實驗的成本極低,最重要的兩個成本試錯成本與時間成本,在這裡十分低廉。
楊平決定循著這個思路去研究腫瘤細胞凋亡的機制,正因為目前自己的課題處於緊張時刻,不管是系統空間的實驗室還是現實實驗室,都需要自己全身心投入去研究。
所以楊平現在對歐洲脊柱外科學術會毫無興趣,那些東西與自己研究的東西已經不在一個維度上。
PS:昨天中午十二點左右,湖北武漢天河機場一老人突發心臟病,來自西班牙的心臟外科醫生EduardQuintana出手急救,老人得救,這事上了新聞。這位西班牙醫生EduardQuintana近一個月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交流學習,學習的內容是魏翔教授的新技術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微創旋切手術,昨天正好是他學習結束回國。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微創旋切手術這就是文中之前寫過的新技術,原創者魏翔教授以前也介紹過,向魏教授致敬!向救人的EduardQuintana醫生致敬!
本文所有醫術不是胡編亂造,絕大多數是完全真實的,極少數是一些科研成果的發揮,不排除我理解能力有限,在表述的時候出現誤差,但是這個可能性也極少。以後有空我開一個單章來科普現代醫學的黑科技。之所以為黑科技,是因為大家很多不知道。
首發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