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商量,病人的女兒女婿同意手術。
但病人拒絕手術,鬧著要回家,跟女兒在病房吵起來,將喝水的不鏽鋼杯子扔在地上。
女兒雖然偶爾忍不住生氣發脾氣,但只是偶爾,積壓的負面情緒總要有宣洩的出口。
平時的抱怨,不過是情緒發洩而已,兩口子上面五個老人,壓力山大,幾乎喘不過氣。
無論如何,她將父親照顧得乾乾淨淨,每天幫他刮鬍子,擦身子,隔幾天還要洗頭,醫院的飯菜不是很好,她自己抽空回去做飯做菜,用保溫飯盒帶到醫院給父親吃。
女兒是小棉襖,這個時候是最好的體現。
女兒像哄小孩一般,跟父親耐心解釋,要配合醫生治療,這樣恢復快,花錢少,如果放棄手術,這樣回去,以後感染擴散到全身,引發膿毒血癥,那時候就要住ICU,花錢是現在的幾十倍,此時不花錢,以後要花大錢,有些東西躲不過。
病人嘴上嚷著不做手術,鬧著要回家,放棄治療,那是因為不願意再花女兒的錢,如果這次手術失敗,自己將是一個無底洞,會給女兒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
沒人願意帶著臭氣難聞的傷口,過著遠離家人的日子。
連外孫也把他當怪物,不願意接近,只能每天在出租屋裡,蜷縮在床上,還要老伴照顧。
這次住院,女兒怕母親過度勞累節外生枝,所以拒絕母親到醫院照顧父親,讓她在家裡照顧孩子,自己親自來照顧父親,端屎端尿。
經過女兒的勸說,再固執下去,只會給孩子增加麻煩,病人同意手術。
至於截肢,病人沒有多少驚訝,更沒有無法接受,只要能夠告別這種糟糕的生活,截肢算得了什麼。
如果真能使用假肢恢復正常生活,他很渴望,他渴望能夠替女兒分擔一些家務,比如幫買菜帶孩子。
失去過的人才會更加珍惜,經歷過病痛的人,才知道健康是多麼重要。
這個手術,並沒有任何難度。
考驗的是認真,對每一個細節追求完美,才能爭取最大的成功率。
尿酸結晶對身體的影響非常廣泛,它並不單單影響關節,關節疼痛只是最輕的表現而已。
尿酸結晶還會影響血管,會導致血管硬化,引起心臟、腎臟、腦等重要器官出現問題。
在術前,楊平對雙側下體的血運反覆研究,尿酸結晶對血管的破壞,導致下肢動脈出現硬化,一些動脈還有狹窄,最終確定截肢平面在膝上。
因為小腿的血運已經很差,雙側膝關節存在巨大痛風結節,膝關節已經被嚴重破壞,功能存在嚴重障礙,積極提高截肢平面到膝上,不僅保證截肢殘端癒合機率更大,還同時解決了遭受破壞的膝關節在未來爆發問題的可能。
很多時候,外科醫生容易對結局產生美好的幻想,這種幻想會讓醫生決定時更加保守。
比如創傷骨科醫生在對待一些面板逆行撕脫時,沒有經驗的醫生看到皮瓣完好,總幻想它們能活下去,所以喜歡原位縫合,可是事與願違,這種失去血運的皮瓣慢慢會壞死,病人最後還需二次手術植皮。
而經驗豐富的醫生從不心存幻想,果斷的對皮瓣做反植皮處理,一次手術成功,避免病人二次手術,更加避免從身體其他部位取皮。
這個病人也是如此,醫生容易產生幻想,平面更低一點,保留膝關節,可是事實總會超出醫生的預想。
從血管狀態判斷,楊平覺得應該更加積極,放棄幻想,大刀闊斧,從膝上將看起來還好的整個小腿截除。
而全身四十多處痛風結節,楊平也一個一個認真評估,最後,他決定全部予以切除。
做截肢手術時,楊平並沒有給止血帶充氣,止血帶只是備用。
因為術中,楊平要觀察肢體真實的血運,他的手術刀切開面板、皮下、深筋膜、肌肉,他要觀察每一層組織斷面的滲血,這是最可靠的判斷血運的方法,比術前任何血管影像檢查都可靠。
他嘗試在小腿下段切開面板,以驗證自己的判斷,希望自己判斷失誤,希望面板滲血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