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還想跟楊平溝通幾句,另一側的髖關節又開始,動作太快,腦子都跟不上楊平的節奏,張教授和韓主任在心裡跟著楊平跑步。
雙側髖關節換完,沒有停歇,接著換膝關節。
宋子墨當助手第一次感到吃力,不過還能勉強跟上節奏,張林小五全程沒有看清楚手術怎麼做的,每次楊平將拉鉤放好,他們只是機械地扶著。
不過還好,哥倆經過那麼久的訓練,拉鉤的功夫那是一流,兩人拉得輕重得當,絲紋不動。
膝關節置換考驗的是截骨和軟組織平衡技術,楊平的動作太快,不管是參與手術的成員,還是觀摩手術的張教授和韓主任,大家連稍微放鬆都不敢,哪還能說話,稍有遲疑,就會被節奏甩掉。
顯露、清理膝關節滑膜,韌帶及關節囊的鬆解,脛骨端和股骨端的截骨,又是手術步驟的要求,否則楊平還要什麼截骨模板,直接徒手截骨,可以精確到毫米級以下。
定位器裝好,脛骨截骨模板裝配好,幾下就完成了截骨,再是股骨的截骨,也是幾步一氣呵成。完成截骨,脛骨端假體和股骨端假體,先後植入,靠骨水泥牢牢地固定骨端上。
芬芳的骨水泥氣味越來越濃,雙側膝關節人工關節置換完成,縫合,敷料貼覆蓋切口。
重新擺體位消毒鋪單,進行頸椎的截骨矯形,這是最危險的一步,尤其上頸椎顱底畸形的處理。
“小楊,不要趕時間,慢點,實在不行可以分期。”韓主任簡直將心臟捏在手裡。
張教授也提心吊膽,八十歲的人,看小夥子這樣做手術,這算心臟好的,不然估計被嚇得心肌缺血。
“慢點,慢點”張教授說話被嗆到。
可是,楊平已經完全沉浸在手術中,他要按照自己的節奏走,就像正在跑步中的運動員,不能被旁人拉住突然停住。
越快完成手術,風險反而越低。
切開顯露完成,先打釘,後截骨。
要不是術前用3D模型,楊平帶著大家反覆訓練,沒人能夠跟上他的節奏。
寰椎的側塊螺釘,其它頸椎的椎弓根螺釘,這是頸椎椎弓根螺釘呀,弄不好損傷椎動脈,動脈血會飆到天花板上。
頸椎周圍有椎動脈,椎弓根細小,不像胸腰椎那麼粗,做頸椎椎弓根螺釘是高風險手術,大牛級才敢動手,一般脊柱外科主任都不敢動手。
現在楊平就像挖土種豆一樣,一顆一顆螺釘種進去,完全無視風險。
我小爺呀,你能不能慢點,韓主任站著看螢幕,身體都有點不安,雙腿不自在,心裡不斷地喊,唾液吞了一次又一次。
張教授乾脆搬凳子做到螢幕前,站著看太耗體力,看手術也是一件費心費力的事。
這速度真的太快,就像大街上,到處是人,你上演速度與激情,誰看到不是心臟打鼓。
幾個攝像頭,不同焦距,不同方向,將手術拍攝得清清楚楚。
又截骨了,超聲水刀截骨,跟玩似的。
我天啦,年輕人,慢點,慢點,慢點,一個八十幾歲,一個五十幾歲,不曾見過這樣做手術的,你這是鋼絲上翻跟斗呀。
由不得你,主刀現在按照心裡的節奏走!
截骨完成,現在要重新組合頸椎,這一步是整個手術風險最高的,稍有不慎,損傷上頸髓,病人直接死在手術檯上。
“宋子墨,脫手術衣,去調節頭顱固定器,張林小五,注意自動拉勾位置,麻醉醫生注意病人生命體徵。”
這一步,楊平放慢了節奏。
術前他們用模型演練過每一步,尤其這一步,楊平將宋子墨的動作分解為十幾個步驟,怎麼調節,調節多少,十分精確。
宋子墨脫下手術衣和手套,換上新的手套。大家各司其職,聚精會神。
“準備好沒有?”
“準備好了!”
“1、2、3,開始調節。”
楊平不需要看宋子墨怎麼調節的,他只需看頸椎各段的移動就行,宋子墨調節頭顱固定器,楊平開始對頸椎進行矯形,兩人配合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