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正是下班後的時間,一連串的驚訝表情符號,然後潮水般的評論。
“好吧,我錯了,這個病例真沒法用常規的測量方法測量彎曲度數,好像也只有麻花球才能形容。”
“麻花球!這個詞語,相必寫病歷的也想了很久吧?”
“確認病例上傳沒有錯誤?三博用這個病例比賽?”
“當醫生五年,從沒見過這樣的病例。”
“五年?大叔我行醫二十幾年,沒見過這種病例。”
“好眼熟的病歷呀,來我們醫院找教授看過,這種病例可以手術?有沒有搞錯,本人在讀脊柱博士一枚,導師國內脊柱大牛,明確表示無法手術。”
“兄弟,握手,我也好熟悉呀,來我們醫院也看過,對面是鼓樓的大哥嗎?”
“總院的兄弟?”
“楊平是個瘋子,鑑定完畢。”
“這是要告訴我們醫療事故怎麼形成的嗎?”
“丕丕丕,積點口德,人家還沒做呢,那有這樣說話的。”
“無知者無畏,這種病例必須分次手術,分四次,一次完成手術,失血,感染,脊髓耐受,一關都過不了,除非主刀保證六個小時內完成手術,失血量不超過四百毫升,可是,怎麼可能?華佗在世?”
“華佗在世也沒用,華佗不會做這個手術。”
“一次性完成手術,隨便哪個環節出問題就翻車,第一季手術贏了,三博忘記自己是誰?這是主刀出場的姿勢?”
評論區其實有幾個脊柱大牛,看到這種病例三博都敢接手,還要在比賽上做,並且一次性完成所有手術。
年輕人簡直想出名想瘋了,不顧病人死活,拿病人的命來賭。
有大牛十分氣憤,電話已經打到韓主任的手機上,語氣嚴肅認真,質問為什麼如此縱容年輕醫生。
韓主任一笑了之:“稍安勿躁,我們是為了病人,才將手術縮短為一次,無論從安全性,手術效果,還是經濟性,只要能夠六個小時內結束手術,出血控制不超過四百毫升,脊髓能夠耐受,就沒有問題,分次做是無奈之舉,如果無需分次,我們為什麼不選擇一次完成手術?”
小的瘋了,老的也瘋了。
有人直接提議禁止三博醫院這種行為,三博醫院脊柱側彎年手術量沒有超過五十臺,從未有過這種高難度病例的先例,這是在賭命。
可是比賽規則沒有這一條,禁止別人做這種手術。
既然三博醫院願意承擔風險,人家是獨立行醫主體,有充分的決定權,主辦委員會表示無法干預。
“三博的主刀出場了,看到他的病歷例沒?一臺手術演繹所有手術種類。”
“很奇怪,以他們在關節鏡新術式的表現,楊平應該不是魯莽之人,怎麼現在如此荒唐?”
“人都有侷限性,想必他讓第一季的勝利衝昏頭腦,以為自己無所不能,開始膨脹,這種人比比皆是。”
“醫學行業,很難有人膨脹,究竟他們在搞什麼鬼?”
“他的對手是協和的宋雲,要是真的能把這種手術拿下,恐怕這一季沒人是他的對手。”
“可能嗎?這種手術,當今脊柱大牛,估計都沒人敢做,非死即殘。”
魔六的溫仁濤、曾冉、穆軍都看到了盧鋼的病例。
病例之難,估計沒有一個脊柱大牛敢接這種手術。
這卻是楊平的開場手術,溫仁濤不明白這種瘋狂得行為意義所在。
既然已經走到第二季,為什麼不穩打穩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