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昭聽了大冢宰巫湧的提議頗感興趣 ,問道 :"西昌王尚小,周太妃也不善練兵,這五千兵馬從何而來?"
巫湧又稟道:"西昌王雖年僅八歲,但西昌土地肥沃,周太妃善理農事,連續三年稷米收成比別處都多了幾成,邊國小民都湧進了西崎城內,三年屬民增加了三倍,已是大商第二大都城,現在剛好入冬,農戶閒置,若此時徵兵,加上之前西昌王帶走了二千守城兵,湊足五千兵馬,勉力能行"
大司馬甘盤聽了,馬上反駁道:"臣認為大冢宰之計並不妥當,二千守城兵名約守城,自是不能輕易調離城池,剩下三千人馬,皆要從農戶中抽取 ,據臣所知,西崎城的人魚龍混雜,多國民眾皆有,若急徵新軍,一是不能直接上戰場,二也保不齊招到他國細作,三,今年糧食本就緊張,戰爭如不能按原計劃打完,就會嚴重影響來年春耕,得不嘗失,四,最重要的是,即使以上條件都不存在,西昌王又如何肯出兵呢?"
子昭聽了二人辨駁,都有幾分道理,抬眼看不說話的傅說問:"丞相有什麼意見嗎?"
傅說摸了摸鼻子道:"回大王,臣在想幾個問題,一,據大司馬說,羌國往年並無主動幫羌族攻打我大商的先例,今年為何要這麼做?
二、西昌王為何可以患養這麼多私兵,若有心之人加以鼓動,隨時都可以成為大商的另一個威脅!"
子昭不是很明白,眾臣也議論紛紛,子昭問:"丞相這是何意?″
傅說想想道:"大王,天下合一才有皇帝,繼而有王,大商既未統一天下,又何來二王分治之理,大王既然繼位大商,西昌王就該自降為郡王,郡王乃一等爵位,私兵只許五百以類,城池該由大王派兵鎮守,穢末需上供糧食以充國庫。如是這樣,大王可向西昌調走守城兵一千五百,再派一個將領過去徵收新兵充當新的守城軍,軍權直接歸大王統領,既防叛亂 ,又不失之前佈局,還能抽出一千五百老兵增緩邊關,一去一來,大王手中便多了三千兵馬,無論是內憂外患 ,也有一博之力了!″
子昭聽了這話,如提壺灌頂 ,大笑道:"丞相不愧有治天下之大材,隨便幾句話,便讓孤感覺到 海岸河清,此計甚好!″
大冢宰心頭大驚,馬上薦言 道:"起奏大王,臣覺著丞相之言不可行,臣認為, 大王已繼位三年,西昌王是先王唯一的血脈,這個西昌王也做了三年,西昌王這幾年都並無過錯,若此時降爵,定會引起西昌百姓的反對,引起不必要的內亂,丞相此計萬不可行",開玩笑,他這些年辛苦扶持西崎城,只盼弄死子昭,他便帶領群城奉西昌王為大王,國都直接建在西崎,他的子桐大王都不用過這盛都城來!
"這的確也是一個問題 ,這都過去三年了,此時若無正當理由 ,的確不好操辦這件事 !"眾臣議論紛紛。
子昭皺著眉頭又看著傅說,傅說不慌不忙的道:"這有什麼不好操辦?一山難容二虎,一國 不容兩王,西昌王僅八歲,操持這大小事務的必定另有其人,大王繼位三年 ,連番遭到刺殺 ,至今沒有抓到幕後真兇 ,難道他西昌王就不值得懷疑嗎 ?大王若不幸遇害,得益的難道不是西昌王及他背後的人嗎?憑此一條理由 ,足夠讓西昌王降下爵位,只有徹底消滅那些賊心不死的人的希望,大王才可能安享太平,只有大王平安 ,大商城得以安寧 ,眾臣一心 ,才能抵禦外敵侵擾,何況現在 ,的確需要他西昌王出力的時候了,郡王只是頭銜小了點 ,並沒有實際分走西昌王什麼,百姓的利益沒有受到損失 ,又怎麼會關心誰是他們的大王 ?,因此,臣還是覺得臣的計策可行!″
"臣也覺得丞相大人的計策可行,臣附議"大司馬甘盤,適時的出來助攻一下!
"臣等也附議″,甘盤帶頭,大半老臣都同意傅說的看法。
子昭哈哈的笑了兩聲,心裡高興極了 ,笑道:"難得眾臣想法一致 ,孤心甚慰 ,那接下來該派誰去接收西崎城的兵馬?又派誰到西崎城徵練新兵呢?″
大冢宰剛掉下去的心又活回來了,立馬道:"起奏大王,小兒巫賢,今年二十有三 ,從小習文練武,至今尚無差事在身,不知大王可否給小兒一個機會讓他鍛鍊鍛 !″
"這……"子昭一時語塞 ,巫賢那個貨他是見過 的,一個混混 ,沒看出有什麼大用,整天仗勢欺 人……
"大家宰就不要任人唯親了吧!你家巫賢公子如何暫且不論,無論是去訓練新兵還是接收老兵 ,都得有戰場經驗 ,還要有些軍功及品績,這件事是絕對不適合他的 ,依本相看,具體人選還是請大司馬 在軍中選拔吧 ,擬定名單後 ,再拿上來廷議″傅說一席話說的眾臣稱是。
子昭笑道:"丞相之計甚好,這件事就交給大司馬去辦吧!″
大司馬甘盤喜出望外,立即領命 道:"大王請放心,臣下朝後,立即著手辦妥此事!"
子昭道:"有勞卿家了″
子昭客有些累,捂著嘴打了一下哈欠 ,又問眾臣:"今日可還有要事要奏?”
傅說大步上前道:"臣有本起啟奏″
子昭倒沒想到傅說還能主動奏請,他通常都只是解決問題似的回答 ,好奇的道:"丞相請講″
傅說道:"臣觀這盛都城的佈局及王宮佈局極差,不旺王嗣,有分龍斷水之象,不利天下統一,就這萬歲殿的名字也含兇象,若大王有一統天下之決心,便要有能撐起天下的宮殿和都城,臣準備明年春耕後,重蓋王宮,擴建都城,引進群商,通商貿易諸國,以經濟治橫其內,再兵謀其城,以蠶食之法 ,吞併他國 ,統一天下 ,不知道大王有沒有這個 決心和勇氣,與臣一起共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