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大臣祝青溪上將隨即出班,行禮說道;“海軍部的意見大致與陸軍相同,只是請旨在幾內亞擴建大型海軍基地,以保證戰列艦等主力艦艇在大西洋東海岸維修保障的需求,保護大西洋貿易線不受德軍潛艇戰侵害,增強在非洲的軍事存在。
我要提請內閣眾大臣注意,在近期接到的歐洲高度機密情報顯示;
3月初
德國軍政高層在普萊斯召開會議研究歐洲戰局,德國海軍參謀長赫岑多夫提出對英國“實施無限制潛艇戰”,並放言“將在5個月後迫使對方屈膝投降”。
這一觀點,獲得了軍需總監魯登道夫、外交大臣齊默爾曼以及諸多海軍高層軍官的支援,寫進了會議備忘錄並提交德皇威廉二世御覽,透過的可能性很大。
對此,我們不得不深懷憂慮。
考慮到帝國方面透過巴拿馬運河對歐貿易,在近年呈現出爆發性增長態勢,往來於大西洋貿易線上的帝國貨輪船隊絡繹不絕,維護運輸線的安全穩定,成為皇家海軍當前頭等大事。
我們在北美擁有洛福克,漢普頓等設施完善的大型海軍基地,擁有保障大艦隊行動的充分能力,但是在大西洋另一側完全是空白,從非洲西海岸幾內亞出發的艦隊,需要向北經過長途跋涉才能抵達大西洋貿易線歐洲一端,耗費了龐大的人力物力。
而在以英國為核心旳北海區域,正是德國潛艇活躍地區,對此皇家海軍無能為力,只能依靠英國海軍維持貿易線安全。
因此,皇家海軍支援關於租界艦艇的法案,並且願意拿出包括部分主力戰列艦在內的眾多艦艇,以展現皇家海軍真摯的態度。
但是我們要求以大西洋貿易線上的部分島嶼為交換,租借也好,購買也好,交換也好,尤其以建設海軍基地條件良好的島嶼為重點,這是保護大西洋貿易性的關鍵。
微臣恭請聖上體察,德國人在海軍方面展現出的不同尋常動向,非常值得警惕。
普萊斯會議過後
德國海軍參謀長赫岑多夫連續向德皇提交了3份關於“無限制潛艇戰的草案”和1份正式檔案,對無限制潛艇的前景給予非常大膽且樂觀的描述,為陳己見,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然。
考慮到德國擁有140餘艘潛艇。其中有六成都是大中型潛艇,艇齡較新,戰鬥素質較高,若是放手對民用船隻發動攻擊,其危害不可小覷。
皇家海軍方面對此做過兵棋推演,在無軍方艦艇護航的情況下,運輸團隊遭遇多艘德軍潛艇的襲擊,將是災難性的後果。
考慮到去年北半球國家普遍面臨糧食歉收,迫使歐洲投入更多商船運力從莫三比克,澳洲本土,婆羅洲,阿根廷和印度進口糧食,七成以上都是由帝國商船隊運輸,這讓我們的弱點更加明顯。
這場發生在歐洲,並且波及更多區域的戰爭,無論願意還是不願意,很有可能把我們也捲進來,而且可能性非常大。”
張立首相臉色凝重的聽完他的陳述,忍不住說道;“德國人瘋了,他們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諱襲擊商船?簡直豈有此理,真當帝國百萬雄師是擺設嗎?”
張立首相的憤怒不無道理,縱然當前歐洲人頭打成狗腦子,交戰各方有些基本的國際道義要遵守的,那就是不能襲擊非武裝中立國商船這一基本原則。
若任性而為,那世界豈不亂了套?
國際法中,關於捕獲規則的規定,成為無限制潛艇破交作戰的最大障礙,因為,潛艇無力確保被捕獲商船上所有人員的生命安全。
為此,德國人試圖從法理上找到實施潛艇破交戰的根據。
一種頗具代表性的觀點認為;
英國人使用非法戰爭手段在先,因此德國有權進行報復。
例如,英方將整個北海宣佈為戰爭禁區,違背了公海航行自由原則。
根據貨物目的地、而非使用屬性的標準,判斷禁運品違反了1907年倫敦海戰公約中關於戰時絕對禁運品、有條件禁運品和非禁運品的分類。
對商船進行武裝的做法,改變了商船的非戰鬥單位屬性等等。
無論德國人怎麼自說自話,用一種非法手段來報復另一種非法手段的行為邏輯,在國際上肯定是行不通的。
那些小國弱國無法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暫且就不提了。
但是涉及到大洋帝國,米國這樣列強國家,德國人也不得不謹慎從之,防止惹翻了產生嚴重後果,自己也吃不消。
若是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即便歐洲戰爭打贏了,德國人想進入太平洋地區還得看大洋帝國是否點頭,這就是地頭蛇的厲害。
所以,由此導致的嚴重政治後果,使得德皇威廉如此狂妄自大的君主,在是否使用無限制潛艇戰這一戰爭手段時,也屢次出現猶豫和反覆,拿不定主意。
最主要的,是對大洋帝國的忌憚。
這倒不是德皇威廉二世害怕大洋帝國強盛的軍力,這種假設根本就不存在,威廉二世對他的表弟喬治五世和尼古拉二世都不屑一顧,狂妄到老子天下第一,怎麼會對萬里之外的另外一個強國感到懼怕呢?
主要是現在應付協約國的圍毆都很吃力,再招惹一個膀大腰圓的壯漢,豈不是腦袋裡進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