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城的卡靈頓訓練基地並不大。
這裡除了一線隊和預備隊外,還有兩支青訓營梯隊在訓練,全部都是十六週歲以上。
只有到週六和週末這兩天,九歲到十五歲年齡段的球員,才會來到訓練基地,接受每週兩節的足球訓練課,其餘時間,這些孩子們都還是呆在家裡和學校上學。
這是英足總的要求。
他們對青訓選材範圍的標準是一小時車程,也就是說,俱樂部只能在這個範圍內進行選拔。
如果是高於十二週歲,也就是十三週歲到十六週歲這些年齡段,可以適當延長到一個半小時,這對英超球隊的青訓選材進行了相當大的限制。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甚至拖累了英格蘭的青訓。
有錢的球隊願意投入,但沒辦法大規模擴張,也沒有引進超出範圍內的青訓人才。
而很多地區的球員根本不願意在青訓上投入,英足總在這方面也投入甚微,導致英格蘭人才的培養非常糟糕。
當然,之所以嚴格限制車程範圍,目的也是希望孩子能夠留在父母身邊。
出發點是好事,但對足球這項運動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這些年來,隨著德國足球的人才井噴,尤其是以託尼·克羅斯、托馬斯·穆勒等一批年輕球員的湧現,德國青訓從投入改革到現在,十年時間,終於收穫了豐厚的回報。
作為死敵,英格蘭也是痛定思痛,正打算進行一輪轟轟烈烈的青訓改革,目前正在全英格蘭進行調研和考察,討論的兩條方案是,取消選材範圍限制,同時將所有青訓營分級。
曼城在伊蒂哈德球場對角線的那座訓練基地,就是衝著這項改革去的,也是想要打造全世界最頂尖最豪華的訓練基地,吸引全英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青訓球員。
……
每到週末,卡靈頓訓練基地的青年隊訓練區都會變得異常熱鬧。
從四面八方湧來的,遍佈整個大曼徹斯特區的孩子們,都會聚集到這座並不寬敞的訓練基地裡,接受曼城青訓教練們的訓練。
他們平日裡都在各自學校和社群裡接受訓練,只有到週末這兩天,才回到卡靈頓上課。
他們都是精挑細選的佼佼者,來到這裡都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在十六週歲,完成學業之後,他們可能得到曼城的青訓合同,成為正式的青訓營球員。
在那之前,他們僅僅只是註冊接受青年隊培訓的小球員。
每每到訓練之餘,這群孩子們就喜歡趴在鐵絲網上,遙遙望著對面。
那是一線隊的訓練場。
他們可以隔著鐵絲網,近距離地觀看到一線隊的訓練,要是運氣好點,偶爾還會被叫過去幫忙,例如撿個球什麼的。
對於這群孩子來說,算得上是一件相當榮耀的事情了。
尤其是在今年,蘇東加盟之後,更是引發了青訓營的熱烈追捧,幾乎每個週末,都是這群孩子們最渴望的時候,因為他們可以近距離地觀看著蘇東的訓練。
這群孩子中,有無數人,都在心裡默默將蘇東奉為偶像。
馬上即將迎來對陣切爾西的焦點戰,瓜迪奧拉這次選擇了封閉式訓練,用幕布將鐵絲網罩住,這讓青年隊這邊的孩子們都感到很不滿,又覺得很失落。
但孩子始終就是一群孩子,他們很快就會忘記這些不愉快的事情,讓自己快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