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沒反對,就是說道:“別搞得太大、太招搖,安全第一。你多提點提點為民,他見識少,你這做哥的多上點心...”
搞這個,一般農村長輩一聽還不得嚇死!
這可是不折不扣的“走資本主@義道路”,別說前幾年逮住了挨槍子都有可能,如今出事了那也是要吃掛落的。
但相永棠不會!
自家父親可不是純粹、沒見過世面的農村老頭!
兒時讀過兩年私塾,識字能看報,年輕時還跟著鄉人闖過三省六碼頭,甚至混過幾年的上@海灘,不然那年月也不會到二十多歲才娶媳婦。
但這些都是淺層次原因,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因:解放前,父親挑過段時間的私鹽!
對,就是那種要冒吃槍子風險的挑私鹽,俗稱私鹽販子。一隊人,挑著的是鹽,腰裡插的是能把人頭當西瓜輕鬆砍的柴刀,還有火槍!
父親以前偶爾說過,小夥子那會要不是自個是獨子,結果被父母從滬上硬喊回來,不然也會是個人物。
當然,也說過可能永遠回不了家鄉也不一定。
冒險精神,父親從來不缺。
他還相信二小子有分寸,不會胡來。
......
這時小門那大嫂端著一大碗熱氣騰騰的榨面過來,上頭的雞蛋看著至少打了三個以上!
八仙桌上放好碗,大嫂從奶奶那抱過小女兒,打發兩個跟出來的兒子出去玩去,自己搬過個小馬紮,安安靜靜坐在堂屋角落裡聽。
在自己家不用客氣,大口吃面,邊吃邊說。
等這碗麵條下肚,舒坦了。
這會才有功夫開啟最後一個大包,裡頭是一捆昨天特意留下的呢料。
“這些夠給爸,大哥,為民,還有兩個姐夫都做身大衣,我連釦子都拿來了。
到時候讓小姐夫拿去崇仁的裁縫那做,我記得那邊有個老師傅還是幾十年前在滬上學的手藝,大衣比縣城裡的裁縫都做得好。
對了,給我也做一身。”
說著,還從包裡拿出本雜誌,指著上頭的一個外國軍人全身照,對著母親說:“和裁縫說,我要這種款式,有點收腰。”
呢料,居然是城裡人都搞不到的呢料,這又一次讓全家人驚喜。
大姐嫁到十幾公里外的另一個鎮子,大姐夫也是個農民,但會木匠手藝,日子過得還不錯。
至於小姐倒是嫁在本村,小姐夫是同姓,血緣隔了能有十幾代,兩個五服都出了。
小姐夫軍官轉業,這會在崇仁區政府裡工作,每天騎個腳踏車上下班。
說著呢,小姐相蓮琴就來了,一道來的還有她的一子一女。
呢料沒家中女人們的份,這還真不是相偉榮小氣,或者重男輕女啥的,就是單純的因為這年月,農村婦女還真沒人穿呢大衣。
再說了,這次帶回來的這些呢料顏色太深,就算做成女款,上班的那些可能穿著好看,農村婦女...
自個穿著都可能覺得彆扭。
非歧視,時代侷限爾,穿衣服一項上要是走得太快,不一定是好事。
像在大嫂的眼裡,自家丈夫要能有身呢大衣已經是了不得的事,根本不會去想自己。
這會母親分給媳婦和小女兒不少帶回來的乾貨,這些才是管家的女人們最看中的事物。
相蓮琴以前當過幾天公社的廣播員,丈夫又是區裡的小幹部,還是有些見識的。
對於弟弟送的呢料也不客氣,就是道:“等你回城的時候,叫你姐夫一起去那個裁縫鋪,他知道地方。
做大衣要自己去量尺寸,不然不貼身不好看,我們自己也做不好。”
相蓮琴有縫紉機,平時父母,弟弟,還有大哥家都是拿布料她來做,但大衣不行,那可是最上檔次的衣服。
別說她,一般的裁縫師傅都吃不消做,得真正的大師傅才行!
放呢料的大包裡除了布料,還有包東西。
相偉榮取了出來,都是手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