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足足安靜了一分多鐘,才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文浩和音協的評委首先站了起來為《茉莉花》鼓掌,讓不情不願的張同生也只得隨後跟上。
等到掌聲漸漸平息,臺下的觀眾席中又響起了巨大的歡呼聲,叫得最響的赫然是“曉麗妹妹是仙女!”…
“真是一幫見色忘義的無恥之徒,老大放心,譚曉麗是不會理他們的!”
蘇南見身旁的賀同賀老大面色失常,趕緊低聲安慰好友。
可再看一旁譚曉麗在臺上神采飛揚的巧笑模樣,蘇南又覺得賀同只怕是又得乾燒火棍的事了。
“咳咳,請大家安靜一下,下面請評委對混沌樂隊剛才的表演曲目進行點評。”
時近午夜,後面還有一個選手沒有登臺,主持人趕緊出頭加快節目程序。
“哈哈!不好意思我先來…”
哈哈大笑中,代表南都音協的評委一把搶過了主持人的話頭。
沒辦法,要說對民歌最感興趣的,在場的無非以音協為最!
在音樂教育和娛樂事業上,音協被南藝和各大音樂公司遠遠拋在了身後,挖掘和發展民間音樂就成了音協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今天的《茉莉花》就成了這位音協評委耳中的天籟之音。
“眾所周知,我們夏國南方的茉莉花潔白無暇、芬芳馥郁,具有樸實無華、婉轉秀麗的迷人品質,而今天的這首《茉莉花》歌詞通俗易懂、旋律優美清澈,完美地體現出了茉莉花的各種特質,是近年來難得的一首民歌精品…”
音協的這位評委對《茉莉花》毫不吝嗇其讚美之詞,邊說還邊閉上了雙眼:
“好像同幾百年前我們祖先聽到的一模一樣,泡一杯清茶,閉目靜聽《茉莉花》優美的曲調,你也許能感受到與我們先人心靈的交流,感受到我們祖先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又讓我們體會到《茉莉花》曲調更深一層的蘊意!”
“如果能配上我們夏國的琵琶、二胡等民間樂器,那一股清新的鄉間田野之風就更加濃郁了,真是天才啊!我可以問問誰是這首歌的創作者嗎?”
陶醉在自己想象中的音協評委驀然睜開了雙眼,眼神熱切地看向了剛才的演唱者混沌樂隊的譚曉麗。
“是蘇南,這首歌是從蘇南的同名薩克斯風獨奏曲改編過來的,他已經授權茉莉花西餐廳使用了。”
譚曉麗被音協評委的熱烈目光盯得有些慌神,回答得有點亂。
“阿!…”
音協評委瞪得溜圓的眼睛看向蘇南,長嘆一聲後,轉眼又看著張同生開了口:
“很難想象《茉莉花》和《卡薩布蘭卡》出自同一人之手,可要說《茉莉花》不是南都最好的民歌,這又怎麼對得起千千萬萬的南都人民!”
音協評委的這句感慨,明顯對應的是先前張同生打壓《卡薩布蘭卡》時對蘇南所說的話。
參加決賽的其他19名歌手,和整個南都市的市民相比,孰輕孰重?這句話真可謂是誅心之言!
這邊的張同生在譚曉麗演唱《茉莉花》時就已經麻爪了,心裡早已把蘇南和混沌樂隊詛咒了上百遍。
這會兒又迎來了音協這位拐彎抹角的犀利嘲諷,張大歌星一怒之下就…就當起了耳聾目瞎的夏國式鴕鳥。
“我也來說幾句吧,蘇南的薩克斯風《茉莉花》獨奏,我在茉莉花西餐廳聽過,別有一番韻味,比今天伴奏的薩克斯風更具西方風味,薩克斯的質感光可照人,銅味十足,回味無窮的音效性毫無保留的再現出來,難怪能被西餐廳看上並重金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