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陳慶之跑哪裡去了,你為何穿著他的衣服”賀拔嶽一柄長劍抵在梁軍小將的脖子上。
“你們永遠別想知道,現在已經出了雍州地界,你們再也抓不住將軍了,將軍在,我大梁雖敗猶榮”說完,那小將便打算自縊。
爾朱嫣一見情況不對,便喊了聲:“攔住他,千萬不要讓他死了”可惜為時已晚,那小將已然自縊倒地。
“少主,那此人怎麼辦”侯景看了看爾朱嫣,又看了看眾人。
“唉,他也算是個忠義之人,好生埋了吧”爾朱嫣說完,隨行之人跟著緩緩而去,留下幾人將一路誅殺的南梁士兵就地掩埋。等到爾朱嫣等人離開後,在周邊的草垛裡,忽然傳出幾聲稻草挪動的聲音。只見的一個身受重傷的男子緩緩地爬了出來。
“大將軍,您身受重傷,實在不能再戰了”方才那小將硬生生的攔住身受重傷的陳慶之。陳慶之自知此行害的無數南梁士兵身首異處,有家難回,心中實在難受萬分,他對著眾位將士說道:
“陳某有愧於各位,不能帶諸位衣錦還鄉,反而身首異處,陳某在這裡給大家道歉了”說完,陳慶之慚愧的低下了頭。
“大將軍”
“大將軍”
“大將軍”
再看隨行而來的南梁士兵,滿身傷痕,淚跡斑斑。一路從南梁而來,披荊斬棘直至攻破大魏都城洛陽,原本一切都勢如破竹一般,可誰知道這一切竟然敗給了爾朱榮。可真的所謂,時也,運也。
陳慶之身受重傷,著實無法在行軍了,他身邊的小將為了保住他的性命,只好換上他的衣服,將魏軍一路引到別處,不成想,還不等他們起身,魏軍已經追到家門口了。所以他們知道將陳慶之藏了起來,陳慶之只能眼巴巴的看著追隨自己的七千精兵最後剩至七人,到最後,只剩下他一人。而他自己此行,也身負重傷,根本無法走出大魏一步。
遠遠地,便看見一個人影直直的朝著他而靠近,陳慶之一路狂奔到這裡,同時又身負重傷自然是動彈不得“救救我”說完,他便暈倒了。
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嫗拿著鋤頭走過草垛旁,看見陳慶之滿身是血的倒在哪裡,她一臉驚慌的對著前面的丈夫喊道著“老頭子,你快來看,這草垛裡躺著一個人”
那老頭見狀,快速的丟下籮筐跑到老婦人身邊,立馬用手捂住了老婦人的嘴“你這老婆子,喊什麼喊,沒看見官兵剛走嗎?”老頭左右看了看,見周圍沒有人了,這才鬆手。見陳慶之滿身是血的躺在地上,他看了看地上他,然後用腳踢了踢,見還能動彈,這著實把他們兩個嚇了一跳。
“老頭子,你這是要作甚”說著老婦人一把抓住了老頭,見他這般舉動,老婦人的心都快要嚇出來了。
老頭將手緩緩地搭在陳慶之的鼻息之間,見他有呼吸,也算是大難不死了。“你別動老婆子,我就看看他還能不能救”說著,老頭想要將陳慶之扶起來,帶回家去。
“老頭子,這可是官府要緝拿的人,定然不會是什麼好人的,我們還是別管了”說著,老婦人想要拉著老頭走。老頭一見狀,立馬掙開了老婦人的手,滿是淚目的說著:“官府,官府,這該死的官府除了成天到晚的壓榨我們,他還做過什麼對百姓有利事情,當年我們的孩子,要是不被抓著去當兵,說不定也這麼大了,我們也不至於白髮人送黑髮人,到後來連他的屍首都不曾見到”
陳慶之醒過來,已經是兩個月之後的事情了,這段期間內,爾朱榮迅速的平定了叛亂,手刃了元顥,也將孝莊帝再次迎接進了朝中。
元子攸望著即將臨盆的爾朱英娥,於是連哄帶騙的說道:“愛妃可能是懷孕懷傻了,記憶力也不好了。你快臨盆了,朕已經遣了使者到你家傳令,讓你孃家阿孃過來陪你待產,直到龍兒誕下來為止。還有件好訊息要告訴你,柱國屆時也會過來。”
爾朱英娥一聽到父親爾朱榮屆時也會來宮中,便驚喜的問道元子攸:“真的嗎?謝陛下。”說完,爾朱英娥便打算向元子攸行禮,感謝他能夠想到讓爾朱榮進宮陪她待產。自從她母親徐鳶兒離世,她在這個世上也只有爾朱榮這麼一個親人,加上嫁到洛陽,山高路遠,思鄉之情難免情殤。一想到自己臨盆之日就能和父親一家團聚,著實令她開心不少。
元子攸見狀,立馬伸手去攙扶她,然後對著爾朱英娥無比溫柔的說道著:“你懷著身孕不便起身,禮節就免了。剛好朕朝政上還有些事情想向柱國請教,你要是有什麼家書,一同遞給朕就好。”
元子攸說完,爾朱英娥正好想到,再過幾日,便就是爾朱榮的生辰了,她早早地的為爾朱榮備了生辰大禮,壽禮是一套來自南海的古玉,有人說此玉有長生不老之功效,為此,爾朱英娥也是煞費一番苦心才得來的。
“夫君真是有心,剛好,臣妾也有賀禮要交給父親,陛下,請等臣妾一下”說完,爾朱英娥朝著內廷走去,元子攸站在大廳內等著爾朱英娥過來,元子攸知道自己計謀得逞的看向在一旁的高子義,高子義知道,只要有爾朱英娥的手書,就算爾朱榮狡猾多疑,總不會疑心自己的親生女兒,就讓爾朱英娥為誘餌,屆時,爾朱榮定能上鉤。
為了這一幕,元子攸也是忍讓她多時,自爾朱榮撥亂反正迎接他們回宮後,爾朱英娥的脾氣更是暴漲,整個後宮恨不得被她剃成尼姑庵一般,皇帝稍微和那個女子親近一些,不是被沉塘,就是被亂棍打死。
爾朱一脈,更是仗著有爾朱榮這個大後盾囂張跋扈,無惡不作。就在前幾日,就有朝臣進言說尚書令爾朱世隆同驃騎大將軍爾朱兆,竟然因為一己之私,聽聞京城首富石家有千年血珊瑚,更是不惜誣告石家入獄,將石傢俬產轉為自家產業。如此暴行,早已換的朝臣共怒,可惜,朝臣皆為儒士,武將一族多數都已臣服爾朱麾下,元子攸有臥薪嚐膽之志,可惜終是無范蠡等王者之佐。
於是,宦官高子義便想到,可以效仿東漢之十常侍宮門滅何進之舉。只要能引爾朱榮孤身一人入宮,屆時就可以將其斬殺。如此一來,爾朱必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