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才氣沖沖回到家,這還沒消氣,就有電話打進來。
“楊村長,事情辦得怎麼樣了。”
電話那頭,傳來肖建明低沉的聲音。
“蕭老版你再給我幾天時間,我一定把事情辦得妥妥的,你也知道這農村人腦袋瓜子都有些死板,對於祖訓這方面比較看重......”
楊桂才的話還沒說完,就被肖建明不耐煩地打斷。
“這都一個星期了!你知道一個星期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手底下那幫人就閒了一個星期,你知道這一個星期的衣食住行要多少開銷?
你要是搞不定,那就算了,你們鄰村花橋那有,同樣有大把的木材。”
肖建明的聲音不由拔高了一個音量。
“別別別,蕭老版,你是個做大買賣的人,怎麼能言而無信呢。再說了,花橋那裡的木材怎麼能和我們楊家村相比,而且他們村比我們還偏僻,運費就划不來。”
要不是貪圖肖建明那五萬塊好處費,楊桂才才不會這麼低三下四。
肖建明賣足了關子,沉默了很久,直到聽出電話那頭楊桂才有些稍顯粗重的呼吸聲,才開口道:
“既然楊村長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我給你個面子,不過這件事接下來就交給我來處理。”
“你要怎麼處理。”
楊桂才對賣後山木材這件事之所以這麼上心,可不單單肖建明私下許諾過好處,還包括先前肖建明答應的購買條件。
如果真要以犧牲村裡頭的利益,楊桂才怎麼也不會答應。
“楊村長你就放一百個心,之前答應的條件不會變,違法亂紀的事情我也不會做,只不過要想讓這些村民同意,怕是要用上一些非常的手段,到時你只要配合我們就行。事成之後,答應你的好處一分不少。”
掛了電話,肖建明馬上撥通了另外一個電話。
“紀大師,接下來就要勞煩你親自出手了。”
……
晚飯時間,楊釗的講述才讓楊致將事情的始末理了個順。
原來事情一個星期前,縣城裡的一個規模不小的傢俬城突然找到了楊家村的領導班子,說是要購買後山的那一批木材,這對於楊家村來說無疑是個好訊息。
在召開村民公投大會前,以楊釗為首的一幫文化人,擬定了一個出售方案。
對內,每出售一批木材,就要對應種上一批樹苗;對外,後山的木材不能一次性砍伐,只能分批出售。
本來是個互惠互利的局面,這套方案既保證了楊家村的生態環境,又兼顧了傢俬城的長遠利益,然而出乎楊釗等人意料的是,傢俬城方面的態度出奇的強硬,只要一次性收購。
所以這事就掰了。
吃完飯,楊致帶上樹苗,扛上鋤頭,跟父母打了一聲招呼,就朝著後山進軍。
不放心的楊母,在楊致離開前還讓他捎帶上一瓶治療蛇毒的膏藥,他們這一帶的山林倒沒有什麼猛獸,不過毒蛇到是不少。
要去後山需翻過一個小山包,當然說“小”也是相對而言,好歹也有百來米,本以為半年的蹉跎把身體給荒廢了,卻不想以前半個小時的路程,如今只花了十多分鐘。
這大概是系統給他帶來最看得見的好處。
到了後山,種樹不是什麼難事,反而找個坑成了老大難的問題,極目而視,山腳下的位置基本都被佔了,楊致只能跑腿往山上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