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過去五年了把。”朱慈烺在西苑的昭和殿招待了李邦華與倪元璐。
“陛下,有五年了。再多算算當初遇到陛下的時光,七八年的時間,就這樣一晃而過了。”李邦華與倪元璐說著,紛紛都是回憶起了往事,唏噓不已。
朱慈烺與兩人是在京師一次講學裡認識的。
那時起,李邦華與倪元璐就是朝中大臣了。
兩人並不是有些邊緣化的大臣,而是朝中正兒八經的大員。倪元璐稍遜一些,李邦華可是真正的重臣。
但是,在那一次講學裡,兩人看到了大明新的希望。
一晃眼,朱慈烺掌權也過去了五年了。
從朱慈烺穿越起算呢,也是八年有餘了。
三人都覺得有些唏噓。
“八年時光,朕出宮以後。內戰叛逆,外揚國威。好多事情,在做之前,幾乎沒有想到過能夠順利做出。現在做到這一番事業了,回想起來,真覺得恍然如夢。”朱慈烺年紀輕輕,這一番老成的話說出來,李邦華與倪元璐都感覺有些汗顏。
“陛下所成功業,足以彪炳春秋。中興大明之事業,已然可以傳唱千古了。隸屬前朝各代的先賢,也少有今日之成就。”倪元璐安慰地說著,心中猜著朱慈烺的想法。
倪元璐左想右想,始終沒想明白朱慈烺意在所指。
反倒是李邦華想起了最近的一些佈局,試探著說:“陛下春秋鼎盛。江山大業,還長遠得很呢。”
“李愛卿。你覺得,大明而今成就。如何了?這天下布武,可有想法?”朱慈烺目光灼灼。
李邦華對上朱慈烺的眼光,卻是久久沉吟了起來。
當今聖上,無論是與崇禎皇帝比還是天啟皇帝比,都是截然不同的存在。如果真要比,那是超過成祖皇帝,比肩太祖皇帝的存在。
崇禎與洪武皇帝比,不僅是功業上的巨大差距,其權柄實際上也是相差巨大的。
看似,兩人都是皇帝,都是大明的皇帝。
但實際上,其中的差距可真是海了去了。
作為建立大明的朱元璋,那真是大明體制想怎麼改就能怎麼改。其統御九州的能力固然被後世有些鄙夷,但朕計較起來,真真是大明曆代皇帝裡,最頂尖的存在。
能力出眾,又是大明的建立者。朱元璋自然是權柄無限。
但是崇禎皇帝便不行了,從祖宗裡繼承的家業固然合法性無憂。但權柄與能力都是欠缺。
這就好比公司創始人與職業經理的區別一樣。雖然都是公司老大,但細究起來,兩種人對公司的掌控都是全然不一樣的。
如果早些年,對上朱慈烺的一些任性舉動。李邦華還會本著首相的權責去管束一二。
畢竟,朱慈烺年幼。年輕氣盛的年輕人做事總是有不周到之處。
可是,就是在那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的一次次險境裡,朱慈烺拿到了一次次戰爭的勝利。完成了常人所不敢想象的任務。
就是在那一次次似乎全然不能理解的錯誤決定之後,再過一兩年去看,便證明了朱慈烺的高瞻遠矚。
也有一些極其複雜的問題,有些人到了最近,才能恍然發覺皇帝陛下的謀劃,感覺到了這一個個皇帝陛下堅持推行政策背後的真正用意與作用。
比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