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過去的朝貢體例,最近大明對於這些朝貢回賜已經大為改變。在過去,這是中央帝國對番邦的輸血維持恩義。
不過現在,更加讓琉球王國感激的是望來琉球王國的商船。是這些商船帶來的關稅維持了首裡城的繁榮。至於朝貢,只是大抵大明的回賜稍稍優厚些許,卻不再會是輸血一般的衝大方。
昭和殿裡,上午的暖陽照入屋內,顯得亮堂無比。
繁文縟節過後,很快就到了正題。
尚質深呼吸一口氣,道:“陛下,臣有要事啟奏。”
朱慈烺不動聲色:“愛卿請講。”
說罷,尚質就動情地將琉球王國自從1609年來被日本人入侵的事情自自帶淚地一一道出。
在不少島嶼之中,薩摩藩的入侵併沒有帶來多大的抵抗。
但琉球絕非是開門投降的軟弱國家。恰恰相反,作為侍從大明的藩屬國。琉球自然也有忠義之士,比如赫赫有名的謝名親方利山鄭迵。
又從這,尚質又由此回憶起了大明與琉球王國獎金三百年的關係。
當年琉球王國可是一片貧瘠落後的國土。開國年間拜了大明這個大哥以後,太祖皇帝朱元璋便派出了浩大的撫平開發隊伍“閩人三十六姓”,幫助琉球發展中國與琉球王國的朝貢貿易。
鄭迵先祖便是當年閩人三十六姓中的一員。
後來琉球王國閩人百姓子孫凋零,通宵中華文字語言的人漸漸稀少。與此同時,倭寇之亂爆發。不少倭寇搶掠的百姓輾轉流落,又到了琉球,被琉球王國厚待。
在中國移民的不斷移民之下,自然也將中國的先進文化技術帶到了琉球。由此,將琉球王國變成了一個風俗醇美的衣冠禮儀之鄉。
這讓琉球王國對中華一片赤誠忠心,同樣,在琉球王國的中華移民後代亦是忠臣愛國。日本人染指上琉球王國的時候,便有心想要勸服鄭迵,卻被鄭迵嚴詞拒絕。薩摩藩進攻琉球王國時,也正是鄭迵奮起反抗。
戰敗之後,薩摩藩要求琉球臣民在投降書上簽字。旁人紛紛畏懼日本人淫威,只有鄭迵橫眉冷對千夫指,絕不妥協,讓日本人憤怒地架起油鍋恐嚇。
在油鍋面前,鄭迵依舊凌然不懼。
最終,鄭迵身死油鍋之中,琉球國為薩摩藩所侵。
這雖然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但這樣的忠臣義士,卻是代代流傳在琉球王國的百姓口中。更是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琉球人對忠義的理解。
“鄭大人之忠義,臣等思慮,從不敢忘。而今,琉球王國困頓東瀛日人手中荼毒,無時無刻不心懷大明恩義。還請大明為琉球國做主!”尚質說著,忍不住雙目含淚,不知回想起了多少在日本人手中屈辱的歷史。
朱慈烺聞言,亦是唏噓不已。對於琉球王國,後世知曉的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