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城之內,出現沒多久的太平氣象驟然就被打破。
江陵大都護府被倭寇攻入,一連燒殺搶掠的訊息轉瞬就傳入了漢城城內。一直到景福宮內會議完畢,大明出兵平叛的訊息傳出來,漢城城內的氣氛這才稍稍安歇。
朱慈烺站在景福宮的宮牆裡,靜靜地看著兩個禁衛軍整編團走出宮內,走向了位於北城的軍營。
那裡,他們將與一同集合起來的朝鮮官軍出發,前往東面江原道與江陵大都護府平定倭寇之亂。
這幾日裡,朱慈烺都顯得頗為忙碌。關於軍事行動就需要皇帝陛下的應允,需要安排國內國外軍政命令,比如遼東鎮移動駐紮進朝鮮,這就需要京師那邊安排清楚這才能移防,要不然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兵變了呢。
當然,朝鮮朝廷這邊也一樣是忙活得夠嗆。
駐紮在城北大營的朝鮮主將是林慶業。
這一位朝鮮名將堪稱傳奇。丙子胡亂期間,清朝入侵朝鮮,堪稱是勢如破竹。將朝鮮一國按在地上摩擦。
但朝鮮一方也並非全然沒有亮點。丙子胡亂期間。林慶業據守白馬山城抗擊清軍,將清軍阻擋在白馬山城防線以北一帶。
但當時主政的金自點封鎖訊息,見死不救,以至於清軍順利南下逼近漢城。李亻宗逃亡南漢山,逼迫李亻宗投降。
雖然林慶業在接到了朝廷勤王的詔書以後率軍前往南漢山城救駕,甚至擊斃了皇太極的外甥要槌。然而,臣戰君已降。林慶業再如何努力已經無濟於事。
要知道,這時候林慶業手頭還只有僅僅三千兵馬。
如此傳奇色彩,以至於後世有人感嘆若是讓林慶業執掌朝鮮軍隊,那朝鮮在兩次建奴入侵之中都將是另一個命運。
歷史沒有如果,而林慶業聞名的也並非是這一點。
在朝鮮被迫成為清國的藩屬國以後,林慶業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
當時,朝鮮派出水軍支援建奴進攻大明。林慶業藉助時機,反而將清軍的計劃一一透露給了明軍,以至於清人損失慘重。
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裡,林慶業作為朝鮮重將,源源不斷將重要軍情傳給明軍。後來伴隨著洪承疇降清,林慶業這才暴露。
為此,林慶業在崔鳴吉的幫助之下,又逃離大明,試圖幫助大明光復遼土,平定建奴。只可惜大明自身難保,自然無濟於事。
當然,歷史已經改變。
在朱慈烺的這個時空裡,林慶業在失勢之後得到了朱慈烺的幫助,帶著麾下精銳,加入水師陸戰隊,又組成了外籍軍團與日本外籍將士一同攻城拔寨,殺入瀋陽城。
戰後,水師陸戰隊依舊保留了外籍軍團中朝鮮人的位置,但林慶業則是官復原職,重新成了朝鮮軍中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