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比起祖大壽這種一路邊鎮主將,無論是孔有德、尚可喜還是耿仲明都是資歷差遠了。就彷彿是一個作戰勇猛的師長與統帥一地集團軍的總司令一樣的差距。
要論起資歷戰功乃至兵將實力,三順王都只能與祖大壽手底下的老將們比一比。
同樣,失去了祖大壽後的關寧軍衰微,可有了祖大壽迴歸的關寧軍呢?
有祖大壽在,關寧軍就可以重新收拾人心,整合歷盡大戰後有些離心的關寧各部。而不至於讓三順王上門來欺負。
果不其然,聽到祖大壽的回來,尚可喜與耿仲明臉上跋扈之色紛紛一收。人的影,樹的名。當年祖大壽的外甥吳三桂還只是個小將征伐他們的時候,祖大壽就已經是邊鎮裡十數年沉浮的主將了。他們豈能不聞之心驚?
更重要的是……
聽吳襄這麼一說,祖大壽此次前來顯然是打算推動關寧軍再度出征明國了。要不然,以多爾袞的性子,如何會放祖大壽回山海關?
再聯想到祖大壽不會輕易迴歸,說不定還與那位貴人有關係。想到這一層,孔有德三人都是心中紛紛一變。
吳襄此話說出後,屋內氣氛悄然緩和。
吳三桂借勢下坡,對孔有德三人說:“我會立刻召集各部議事。”
孔有德微微一笑,心中總算鬆了口氣。他知道,吳三桂退步了。
“只不過,還得七日才能過來呢。大軍開拔嘛,總是有些麻煩。”吳襄轉頭朝著孔有德、尚可喜以及耿仲明一拱手,道:“到時候,聯合寧遠各部,我關寧軍才好全軍出征嘛。各位,還請權且等等罷。”
耿仲明以及尚可喜的目光紛紛落在孔有德的身上。
孔有德遲疑了一下,寧遠過來的確要蠻久,七日也不算離譜。但吳襄來得巧,卻絕對說明關寧軍並不想出徵。
畢竟,一旦開打,關寧軍上下就將極大受制於清人,這對於一直以來以軍閥自居的吳三桂絕不是個好訊息。
但孔有德轉念一想,區區自由,比起富貴的保障來說有那麼重要麼?
祖大壽是已經投降大清的人,七日之後,吳三桂還能再度反口不成?
再者……還有那位從西邊回來的貴人呢。
想到那一位貴人,孔有德一下子放鬆了,看著吳三桂緩緩頷首,道:“那就敬候祖老將軍音訊了。咱們走!”
“念音,隨我送幾位王爺。”吳襄招呼著帶著幾個女子去送人。
孔有德轉身一走,耿仲明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吳三桂,跟上孔有德的步伐。尚可喜依舊面無表情,默然跟上。
一陣密集的腳步聲響起,三順王帶著各自的親衛離開了。
吳三桂也擺擺手,屋內的親衛紛紛散去。
他默默地坐在椅子上,望著天,緩緩閉上眼睛。
不多久,吳襄回來了,看著吳三桂道:“真那麼讓我兒下不了決心?”
“父親。我總覺得……這一戰,有些不安穩。”吳三桂幽幽道:“投降清人,盛京就被朱慈烺攻佔了。我們的投降,真的做得對麼?”
吳襄一步一步走到吳三桂的身前,站定,道:“當我們沒有前進還是後退的選擇權利之時,就只能決定選擇的早晚了。兒啊,無論如何,這個選擇終究要做決定的。這個時候,討論投降的對錯已經沒有異議。因為,我們已經無法回頭了。”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麼?”吳三桂眼神不住地閃爍著。
吳襄凝眉,他感覺有些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