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斬妖除魔
春暖花開,大地復甦。華夏域內一片忙碌。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蟲鼠蛇蟻蠢蠢欲動、魑魅魍魎畏畏縮縮。
在億萬光年外的二號地球上,遙遠的邊關,一群蒙面人行走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深處,步履匆匆。一間土黃色的小屋,走到百步之內方能察覺。一陣風吹過,一扇身板大小的大門適時而開,一身黑衣的守門人向來人招手,一行人魚貫而入。這陣風的尾氣流吹過,小小的大門又應氣而閉。門外依舊是一陣陣風呼嘯,似海浪一般永不停歇。
十多個蒙面人圍著一張簡陋的長木桌竊竊私語。小屋的主人坐在長木桌的一頭,聽著一群人由竊竊私語到喋喋不休,眉頭緊皺。陡然,大手一揮,一落,拍打在桌面上。手掌,木桌兩兩相撞,木桌震盪之下發出沉悶的聲音在屋內迴盪,又大又長的木桌上塵土飛揚。屋主男子是個光頭,發出一連串哇嗚哇嗚的語音,並不是華夏的通用語言,乃是西域的方言。大意是:媽的別爭了,上頭的命令很明確,我們只要照辦就行了,要出其不意,造成威懾,彰顯我教聖威。然後這十多個人頭碰頭的商量著,誰也不知道一群西域人在謀劃著什麼驚天動地的大行動。
一道驚雷劃破這遙遠邊關的天際。驚雷一道連線著一道,轟隆之聲震耳欲聾,剛剛還是晴空萬里,這會兒已是烏雲密佈。在邊關之地,一年難得打雷,這一場春雷陣陣,是百年難遇的。雷音響徹天地,透徹耳膜,直入心靈,五鬼避退。凡人莫不膽顫心驚,看那幼兒哭嚎起來,小孩兒女娃兒躲在牆角,老人胸悶頭暈。漂泊大雨從天而降,像是老天爺留下了傷心的淚水。
大雨傾盆直下,狂風呼嘯不絕,一幅鬼哭狼嚎的情景;成年的男子若有所思,婦人們念起了經,花甲歲月的老漢眉頭緊皺的抽起了旱菸;只有半大不大的小屁孩,在雨水中嬉戲,初生牛犢從來不怕虎。
雨落之前各種小動物雞飛狗跳,燕子低飛,螞蟻搬家。正是大雨傾城城欲摧,風暴降臨蟬先知。
幾天後的傍晚,晚霞似火,紅彤彤的掛在天上。一輪紅日即將西落,似乎一個嗜睡的孩童打著哈欠,搖搖欲墜。在遙遠的邊關有一個小鎮,叫姜家鎮。鎮上三百戶,戶戶皆姓姜,名副其實的姜家之鎮。據說姜家鎮已有六百年建鎮史。姜家鎮依水而居,一條清澈的小溪流淌不知道幾多年,小溪也因為姜家鎮的建立有了姓名,謂之姜水。
姜水的源頭在三面環山的小小盆地,說是三面環山,其實這山是山丘,光禿禿的只有砂礫。源頭是一汪清泉,大有兩三畝,深不見底。此乃是姜家鎮的聖泉,每逢重大節日,姜家鎮的居民都會來此祭拜,祈福。此泉水冬暖夏涼,幾百年來滋育著姜水,養育著姜家鎮的子民,從未斷流。與聖泉相伴的是一株年歲古老的菩提樹,此菩提樹有十畝方圓之大,可稱之為菩提聖樹,人站在樹下,可謂是遮天蔽日的真實寫照。
一則只有姜家鎮才知道的傳說家喻戶曉,據說姜家鎮有一位守護神,世世代代護佑著姜家鎮的太平,不受戰亂的紛擾。
姜家鎮就在聖泉下游三里地之處,依姜水而建。在這戈壁灘上,姜家鎮如世外桃源,沙漠之珠。是如此的亮眼,如此的與眾不同,令人垂涎欲滴。姜家鎮之人幾乎與世隔絕,過著自給自足的小日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姜家鎮的植被與江南無異,在方圓數千裡茫茫黃沙之地並不多見;這一抹綠,點綴著三千里滿眼明黃的畫作,簡潔明瞭。使得這幅畫不至於廢掉,甚至是異軍突起,有一些獨特的韻味。一位女青年,手拿畫筆,在畫架上起起落落,一盞茶的功夫,一幅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畫作躍然紙上。
這位文藝青年叫周清,也不知道她從哪裡得知大漠深處有這樣一個世外桃源;文藝心作怪,不遠萬里從沿海的大都市驅車半個月獨自來到姜家鎮採風、寫生。此刻,周清正在姜家鎮一戶普通人家的後院寫作,她昨天剛剛來到姜家鎮,借宿在此。
這戶人家的男主人叫姜水生,夫妻恩愛,育有一兒一女,大兒子叫姜小馬,小女兒喚作姜靈兒。一家人和和睦睦,母慈子孝,是姜家鎮常見的家庭。女主人正在廚房忙碌,丈夫和兒子剛剛從幾里外的棉花地裡勞作歸家。水生收拾好衣著去幫妻子做飯去了,和往常一樣讓小馬負責找妹妹回家吃飯,小馬人長的俊朗,七尺有餘,二九年華,正是情花綻放的歲月。偷偷瞄了一眼後院的文藝女青年,嘿嘿傻笑著往聖泉、聖樹的方向走去。一路走過鎮上的街道,招呼著相遇的熟人。鄰居們都升起了裊裊炊煙,飯菜的香味迎面撲來,惹得小馬肚子裡的饞蟲直叫喚。嘴裡哼著小曲兒,三步並作兩步,去往目的地。
聖泉之東為菩提樹,菩提樹之東有一小屋。小屋不大,兩三間房子而已,在小屋的西北邊有一口水井,西邊更是有一口不大的魚塘,東邊到東南是一排胡楊樹,屹立不倒幾百年。小屋的門前門後都有半畝菜地,裡面種了各種各樣的瓜果、糧食、花草樹木樣樣齊全,可以說是姜家鎮居民每家每戶的標配。小屋的主人是一位期頤男子。此男子似乎是自古以來就與聖泉、聖樹相依相伴!姜家鎮的人也無人知其姓名,他身高七尺有餘,筆直如松。滿頭白髮卻色澤晶瑩,皺紋滿面卻微笑人間,這位無名老人一臉慈愛,如這春天,清風拂面。這樣慈祥的奇異男子,非乾與坤合不足以形容。無名老人不悲、不怒、不爭、不狂;你來與不來,他就在那裡,你念與不念,他依舊在那裡。無名老人是一部活著的歷史書,故事能書寫五車,情感更是溢位小屋。
如此的奇異之人怎能不吸引姜家鎮之人與其親近。穿開襠褲的孩童幾乎每天都三五成群的找老人玩耍,聽老人講光怪陸離的故事。姜家鎮的居民,小時候都是在無名老人的故事洗禮中長大的。今天,老人講了一個地底魔人的故事。三男四女七個小孩聽的是津津有味,流連忘返。晚霞映照在稚嫩的臉龐,幾個好奇寶寶臉上反射著希望的光芒。
小馬遠遠地看見了一群小屁孩蹲坐在小板凳上,聽著無名老人講著故事。
“靈兒,回家吃飯啦!”小馬人未到,聲先至。
“知道了,哥!”姜靈兒空靈的聲音傳來。
小馬來到小屋前,恭敬的與無名老人行禮問候道:“姜爺爺好!”
“小馬來了。”無名老人點頭示意。“小娃兒們都散了吧,該回家吃飯了。”無名老人發話。
“姜爺爺再見!”“姜爺爺明天見!”奶聲奶氣的小朋友們不捨地與無名老人揮手告別。小馬也禮貌地與無名老人告別,然後拉著妹妹的手向家裡走去。一群小朋友跟在小馬後面,似乎老母雞帶小雞。
無名老人的小屋漸行漸遠,姜家鎮越來越近,幾個光屁股的小孩按耐不住飢腸轆轆,爭先恐後的向鎮上跑去,更何況回家遲了,恐怕屁股要接受父母手掌的愛,路上激盪起的塵土肆意飛揚。姜靈兒也淘氣地要坐在小馬的肩膀上,感受騎高高的樂趣。
靈兒騎在小馬肩膀上,兩隻小手拉著大手,小馬飛奔起來,逗的妹妹嘎嘎大笑。一群人行至半路上,漸漸地遠處響起轟隆之聲,似乎悶雷傳來。
聲音越來越近,片刻之後,十三匹馬出現在幾百步開外。在馬背上,十三個面孔凶神惡煞之人,疾馳而來。來人正是魔教令人聞風喪膽的冷血十三鷹。並不知情的小馬和七個小朋友還對一群人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