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比以前更嚴格的訓練,成軍後,補充二團基層弟兄們的生活沒有太多的改變,反倒是訓練的強度和難度,照比新訓時期更為嚴格。
成軍後,不代表著就萬事無憂,補充二團迎來的是更加繁重的訓練,新兵分配,全團的弟兄編組完畢後,各個營連陸續建設了起來,人事體系也是全新的,建制是有了,但是各軍官,甚至是各個連排班的普通士兵之間,大多互相不認識,亟待磨合,訓練更高層次的,連營規模的攻防戰術。
況且,經過分配之後,新兵們還要學習更多的,專業性比較強的技術,比如說,分到通訊連的新兵,要學習收放和佈設電話線與電臺的架設,.分到戰鬥工兵連的,要學習工兵作業,土木工事的構築,簡易橋樑的搭建和建築的構造,還有要學會配屬給戰鬥工兵連的爆破筒的操作。
在三個半月的新兵新訓期間,新兵和所學的東西比較寬泛,步兵武器屬於都會操作的水平,但絕非樣樣專精,都會,但是除了中正步槍的射擊訓練比較精實外,輕機槍,擲彈筒,槍榴彈這些難度係數較高的,大多處在僅僅會操作使用的水平上。
新兵分配到各營後,各個新兵肯定有了自己的專業崗位,補充二團的一個班裡,包括有輕機槍手,擲彈筒手和槍榴彈手,如果新兵分到了這些崗位上,那就必須要進行所操作武器的專精訓練了,所以,在張煒的嚴令督促下,團內的訓練強度,有增無減,從專業武器的操作,到排,連,營戰術,以及和火炮,重機槍等火器的配合,都要嚴格訓練。而且仍然照舊執行了實彈化環境的訓練準則(較危險的情況除外),火炮打的多為實彈,訓練中的危險程度,較比新訓時期也高上了一個檔次,無它,只為了戰鬥力。
軍官要適應新編組起來計程車兵,士兵們則要和戰友熟悉,更要和武器裝備磨合,而擺在補充二團全體官兵面前的,不但是亟待磨合生成的戰鬥力,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軍部的校考點驗,軍部在給張煒的電報中,明確說了:待部隊成軍後,向軍部稟告,擇日施行考校。
此乃頭等大事。
理論上說補充二團已經成軍了,可張煒清楚得很,現在的狀態,未經過進一步訓練就讓軍座來點驗考校,多半要完蛋,軍官們不瞭解自己的兵,班長,軍士們不瞭解自己手下計程車兵,不熟悉在訓練和作戰中定然也沒有默契。
所以部隊成軍歸成軍,張煒一直壓著沒往上面報,就是為了等部隊磨合出戰鬥力來,張煒如果傻了吧唧的真一成軍就向軍裡面報告,等著視察,嘿嘿,那才是蠢透頂,這向上報告成軍的時機,取決於團內戰鬥力提升的速度,磨合沒完畢還有戰鬥力沒提升上來前,張煒是決計不會給軍部打報告的。
只有把隊伍練好了,那才是張煒給上面打報告的時機。
現在的加班加點的訓練打磨,也是期望著在軍座校驗視察裡能有一個良好的表現。
……
補充二團極寬大的戰術訓練場上,煙霧繚繞,白色發煙罐和黃色發煙罐遍佈在訓練場地的各處,平地,小丘,爛泥坑中,都放置著發煙罐,整個戰術訓練場上,都是煙霧繚繞,伴隨著零星的爆炸聲,訓練場上的小丘,被數顆炮彈炸中,小丘,在訓練場之中相當於一塊小高地,高地及其附近的一片區域,都開掘了不少的戰壕和散兵坑,小丘上插著兩面膏藥旗。
“轟轟轟”
三聲炮響,稀疏的傳來,三顆八二炮彈,準確的擊中了小丘頂,白煙中夾雜著幾縷迫擊炮彈爆炸後的黑煙和沙土。
三百五十米外,也有很多道戰壕和交通溝,規模也不小,一道道戰壕中,藏滿了人,同樣,在三百五十米開外的戰壕附近,照樣丟了不少白色發煙罐,發煙罐這玩意本來是給部隊用來通訊聯絡。或者是標記目標之用的,也可以給空中支援標定轟炸目標,當然,給空中支援引導著一用處,國軍是用不上的,第五軍給補充二團補充的大批物資中,就有不少後方兵工廠製造的發煙罐,現在,補充二團拿這個東西用來製造戰場氛圍。
一道道戰壕內計程車兵,全部是補充第二團一營的官兵,第一營和團炮連的弟兄,正在演練著步兵營攻擊,濃濃白煙帶來的灼熱氣息,使戰壕內的咳嗽聲一直不停,三個步兵連和一個機槍連的官兵,全部屯駐在此,許多士兵捂著口鼻,生怕吸入了白色的煙霧,所以這壕內,幾乎聽不到說話的聲音,沒人想把白煙吸進去,
老兵和班長們倒是不怕,可新兵對這冒著白煙的罐罐可很是恐懼,大氣都不敢喘,另外,影響到了視野的濃郁煙霧,也讓不少士兵感到害怕。
遍佈在地面上的發煙罐,讓戰場上的可見度特別低,加上時不時的迫擊炮轟擊,這裡一片紛亂。
迫擊炮不太密集的炮擊過後,第一道戰壕內,終有人大聲喊出了話,這裡大概有一個連計程車兵,士兵們全副武裝,頭戴m35鋼盔,身著全套武裝帶,鋼盔上纏滿了偽裝的樹枝爛草。輕機槍組帶上輕機槍和背具,備用槍管,擲彈筒組,槍榴彈組也帶足備彈藥,士兵們的子彈袋中鼓鼓囊囊的,帶足了子彈,全部按照實戰配置。
“全體都有!準備衝鋒!”
“準備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