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國新曆,十一月初八,人王於承乾殿召集眾大臣議事,伐天盟東南西北四侯盡皆到場,不僅如此更有四大禁區代表在列。
方世玉頭戴王冠腳踩青雲飛入承乾殿,隨著閹人一句:“上朝!”
眾卿皆拜,唯有四方侯以及禁區中人微微欠身,方世玉眼神睥睨八方,不知不覺間這位少年王者也培養出了屬於王者的氣概。
他一揮衣袖,卻是一屁股坐在了金鑾寶座上。
紫峰第一個站了出來。
“臣有本要奏!”
“愛卿且管說來!”
紫峰遞上來一個奏摺,這奏摺中所奏,正是方世玉昨夜給紫峰的。
“好!好! 好!”
方世玉連贊三個大好,並讓閹人傳閱眾大臣,不多時,眾大臣看完後盡皆頭冒虛汗,方世玉與紫峰之間的自導自演,對於這些朝堂上的老油子來說,又怎會看不出來。
只是,這武王莫非是瘋了,居然要行此動搖國本之策。
有之前的趙國老臣以頭搶地:“陛下,君王乃百姓之衣食父母,如此勞民傷財修建武廟,實屬無意,而又增休禮拜,如此以來農工商停,百姓如何溫飽?老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以慰社稷!”
“陛下,周閣老說得極是,此冊於民於國如洪水猛獸,使不得,使不得啊!”
隨即眾大臣紛紛勸阻,這些大臣大半是之前的趙國舊臣,方世玉能留下的都是些為國為民之輩,他們的擔心方世玉自然知道,但是方世玉所想他們又如何能明白?
這是視野所限,亦是格局所限,武國要強,必不能只靠百姓,而要靠修行者,方世玉要讓武國成為一個修行者與普通百姓相結合的國度。
所謂窮文富武,一般來說,平民百姓,若不參軍,只有大戶子弟可以練武,武者大多不事生產,而靠普通民眾供養。
三千年前,武者不顯於世間,百姓供養的也只是高居在上的國君貴族以及各大宗門而已,但是三千來,武道傳遍天下,苦的還是最低層的百姓。
強者恆強,弱者恆弱,此等境況,非是曾經的趙國獨有,其餘四國亦有之。
是故,百姓們的日子一日不如一日。
這些東西一般人還真看不明白,但是方世玉有著前世的唯物歷史辯證思想,自然明白百姓之苦,苦於他們這些人。
方世玉沒有想當聖人,他解放百姓,不過是想要匯聚更多的願力值而已,但與之同等的是,他也想給武國百姓帶來更好的生活。
如此以來,也不免身為人王一場。
或許是座下的寶座,又或許是頭頂上的國之氣運,讓方世玉逐漸開始變化。
當然,方世玉並沒有現在向像眾人解釋這些,因為有些東西說了這些人也不懂,他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具體執行措施方世玉不擔心,他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修行界的阻撓。
當奏摺傳閱到四方侯手上時,西魏侯首先提出了疑惑:“陛下,如此祭祀恐有損仙道傳統,莫非陛下要學那佛國?”
方世玉看了一眼趙顯宗,看來這傢伙還是很機靈的,方才方世玉就給了他一個暗示,有些問題四方禁區沒有說,是因為他們顧忌方世玉的無敵實力,此刻四方禁區 都知道北方已經有一個禁區外無敵在堵門了,他們可不想讓另一個無敵去賭自家的門。
當然他們雖然嘴上不說,可是心底卻是十分反感的,這來自於冥冥之中的感覺,又或是天道的警示。
方世玉開始解釋道:“我等怎會學那妖言惑眾的禿驢,武廟的建立是為了讓武國萬萬民眾更有向心力,本王要讓天下人知道,凡為我武國犧牲者,當享受萬民敬仰,武國不是本王一個人的武國,而是所有的人的武國。”
“至於祭祀天神,此乃本王先祖之託,本王姓方,乃是遠古神脈血裔,爾等或許不懂,但是本王清楚得狠。那武之一道,正是本王先祖創立,當然並非是方行,而是源於更早,如今天下人人向武,祭祀武道先祖,就如道家祭祀仙尊一般,又有何異?莫非天下道統,要將我武道棄之?”
方世玉此言一出,武國國都上空雷霆湧動,方世玉的話語好似溝通了冥冥之中的存在。
事實上,那是兵鏡中無憂等神將的劇烈反應,他們不存於這世間,好不容易有機會透過祭祀恢復些許,這些人居然敢反對?
大羅殘鏡中,看著不斷沸騰的兵鏡,渾球有些哭喪著臉,它雖然知道方世玉一向愛亂來,可是他沒想到這傢伙這回居然玩兒這麼大,而且兵鏡的老傢伙們也隨他瘋狂一把。
要知道,此次出世後,以後再難有機會恢復不死靈狀態。
難不成這些人已經把寶壓在了方世玉身上?
渾球以爪托腮衡量著。
此刻方世玉也若有所感,他振臂一呼:“先有武再有仙,我武國祭武道先賢又有何錯?”
轟!一道晴空霹靂當頭落下,方世玉撞破承乾殿迎了上去。
一劍,雷霆消失,再一劍天地清明。方世玉明白,這就是所謂的天條,但是他發現已經很弱很弱了,當然等真正開始祭祀那一日或許還會來一波猛的,但是方世玉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