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規矩而不成方圓,從商周以降,律法就了王權或皇權的重要保障。
大秦能在戰國末年橫掃六國,與細緻到令人髮指的《秦律》密不可分。
漢承秦制,自然也就包括律法——《漢律》就是在《秦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相似之處頗多。
《漢律》中有《賊律》,《賊律》裡清楚明白地寫著謀逆應判腰斬或者梟首,為首者更要族滅。
魏相這等冷血鐵面之人,願意讓這幾萬人活下來,改判他們為肉刑已經是法外開恩了。
“可孝文皇帝已經廢除肉刑。”劉賀回答道。
“陛下,此事無礙,權宜之下,可暫時恢復。”魏相恭敬地回答道。
劉賀點了點頭,但是卻沒有給出自己的意見,他思索片刻之後,又對其他人問道:“丙卿和張卿如何看此事?”
“這些兵卒雖然跟著範田二賊行了謀逆之事,但說到底是被裹挾進來的,罪不至死……而肉刑也過重了。”丙吉說道。
“兵災剛過,陛下又剛剛登基,此次謀反又草草結束,陛下應以仁義安撫天下,不宜刑罰過重。”張安世也附和道。
“那丙卿和張卿覺得具體應該如何判罰呢?”劉賀問道。
“微臣以為,陛下可不罰,以光陛下只仁德。”丙吉說道。
“微臣同意丙公之奏。”張安世立刻跟上說道。
張安世和丙吉是循吏的代表,又都是儒生出身,為官和為人都很謹慎中庸,有此一說並不意外。
但是,劉賀對這個答案也並不完全滿意,於是他就看向了還沒有表過態的黃霸。
黃霸如今是廷尉,刑罰判案本就是他的分內之事。
在這短短數月的時間裡,黃霸先從詔獄的死囚變成門下寺司直,又從門下寺司直成了廷尉……
這是普通官吏按照正常的程式,難以企及的升遷速度。
說得殘酷和冷血一些,黃霸竟然是倒霍過程當中獲利最大的個人。
“黃卿,你如今身為廷尉,你覺得該如何處置這些亭卒?”劉賀饒有趣味地問道。
“昔日鹽鐵會議有言,春秋之治獄,論心定罪。志善而違於法者免,志惡而合於法者誅。”黃霸搖頭晃腦地說道。
果然,劉賀聽到了自己想要聽的內容。
“朕孤陋寡聞,聽得也不甚明瞭,還望黃卿能耐心解惑。”劉賀故意笑著問道。
黃霸意識到了自己有些孟浪,連忙請罪,看到天子沒有要追究的意思,才講了下去。
“我大漢律法最看重的就是‘心’中所想,志善而違於法者免,志惡而合於法者誅。”
“被裹挾到謀逆之事中的這些兵卒,不能算‘志善’,但也不算‘志惡’,頂多算是糊塗而已,依照《漢律》當免其刑。”
黃霸滔滔不絕地說著,臉上的表情是越來越得意。
而丙吉和張安世等人雖然沉默不語,但是內心的敬佩之情溢於言表。
他們現在都看得出來,這黃霸在廷尉寺是徹底坐穩了,以後說不定還能高升幾步。
《漢律》的核心是“論心不論跡”,只要心中沒有惡念,那麼就應該輕罰或者不罰。
黃霸和丙吉、張安世等人在如何處置這些正卒的事情上意見是一致的,但得出這個結論的來源卻不同。
前者強調律法,後者重在教化。
“春秋治獄”的法治思想未必是對的,但至少有明確的條文作為依託,不是人治,而是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