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完全沒有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幾個月,苦心孤詣校訂出來的“十三經”,竟然是劉賀這個年輕天子註疏的。
除了這份驚訝之外,他還更多了一分“惱羞成怒”的情緒。
幾個月之前,夏侯勝因為在前殿反對天子給孝武皇帝上廟號,與一眾賢良文學出身的雜號大夫被一同下到了詔獄。
而後,夏侯勝的侄子——博士官夏侯建又攛掇長安城的儒生到北闕廣場鬧事,險些在長安城就釀成了民亂。
當時,天子在霍光的輔助之下,用出了雷霆手腕,懲治了所有的參與者。
整個儒林為之一震,夏侯氏更是險些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
然而又沒有人會想到,天子最後竟然又從少府的內庫中拿出錢糧,替夏侯勝和夏侯建等人贖刑。
恩威並施,讓世人佩服,讓“罪魁禍首”無話可說。
也就是在獄中的時候,夏侯勝從詔獄丞陳修的手中拿到了一本楚吉註釋的《論語》。
從那時開始,夏侯勝就對這名為楚吉的儒生心生佩服,想要與之共同研討經文義理。
當夏侯勝心癢難耐之時,王式找上門來,邀請夏侯勝幫天子校訂一部通行版的儒經。
原本,夏侯勝並不願意參與到此事中。
孔霸和韋賢能看出這件事情對儒林的影響,夏侯勝又怎麼可能看不出來呢?
夏侯勝反對給孝武皇帝上廟號,自然更反對推行通行版儒經。
但是,當夏侯勝得知註疏“十三經”的人是楚吉之後,就動搖了。
而後在細讀過“十三經”之後,他更是為楚吉的才學所折服。
於是,這才決定與王式一同參與校訂“十三經”,做成推行通行版儒經的這件大事。
從始至終,夏侯勝都是衝著楚吉才參與到此事當中的。
如果不是對“大儒”楚吉心嚮往之,那麼夏侯勝也不會在石渠閣站出來,反對所有的儒生。
這幾個月來,夏侯勝都以為楚吉至少是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哪裡想到竟然會是一個尚未加冠的少年呢?
所以剛才當天子自承自己是楚吉時,年歲也不小了的夏侯勝險些背過氣去。
不只是驚訝,更是有些惱怒。
畢竟,數月之前,夏侯勝可是當堂斥責過天子癲悖忤逆的。
而如今,天子居然成了大儒?
更進一步,天子現在還被尊為宗聖,並將要進入聖賢祠受世人的祭拜。
日後,如果夏侯勝去聖賢祠祭拜仲尼先師,豈不是還要一起祭拜天子。
昔日被自己萬分瞧不起的年輕天子,如今搖身一變成了才學遠超自己的聖人,而且自己還在不知不覺中出了一份力……
夏侯勝又怎麼可能不憋屈呢?
辯經結束之後,夏侯勝就想跟著其他人一起“逃離”石渠閣,以免再與天子有什麼交集。
但是,天子還是把夏侯勝和王式兩人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