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說到此處,所表達的意思已經足夠清楚了。
這幾個內閣大學士聽完之後,頓時有一些錯愕。
他們沒想到天子竟然還要接著打?
不會是自己聽錯了吧?
“諸位愛卿心中有疑,朕可以理解。”
“那朕就把話再清楚一些,今年九月,發兵四萬,兵分兩路,再伐匈奴!”
“立刻給常惠下詔,讓其莫要返回長安了,立刻再回烏孫,讓烏孫國王繼續發兵側應。”
“另外,大鴻臚行人劉病已以副使身份跟隨使團前往西域,敦促西域各國發兵側應,否則視若叛漢!”
張安世等人終於明白了,天子這是要動真格的了。
當下,張安世和丙吉就想出言勸誡,但是天子徑直從榻上站了起來,沒有給他們出言的機會。
“朕意已決,諸卿不必再勸,離發兵之日還有七個月,還有許多事情要謀劃,爾等遵詔即可。”
內閣值房中沉默了片刻,終於無人敢出言反駁,齊聲應了諾。
一旦做出了決定,接下來反倒就容易得多了,只要謀劃即可。
劉賀雖然非常“獨斷”地做出了決定,但是也看出了張安世等人有顧慮。
所以並沒有急著往下說要“怎麼做”,而是又解釋了一番“為什麼要做”。
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大漢去年只是一時受挫,但匈奴卻是元氣大傷。
現今這個時候,是對匈奴發起最後一戰的最佳時機。
在劉賀平和與細緻的解釋之下,張安世等人慢慢地接受了天子的理由。
他們看得出來,天子不是好大喜功,不是窮兵黷武,而是要一勞永逸地解決匈奴這心頭大患。
半晌之後,劉賀終於才又將自己的理由從頭到尾說了一遍,張安世等人心中的疑惑少了許多。
“朕的話全部講完了,眾卿覺得可還有幾分道理?”劉賀平靜地問道。
張安世等人雖然依舊是在沉默,但與剛才的沉默卻不大一樣。
剛才,他們是在以沉默反對此事,如今卻是以沉默思考此事。
天子說得對,匈奴和大漢既然是世仇,那麼就不能有僥倖的心理,更不能給匈奴翻身的機會。
今年,就是大漢徹底消滅匈奴的最好的機會。
若是能畢其功於一役,將匈奴人徹底趕到漠北更北,或者直接屠盡匈奴人……大漢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這過程中,當然還會有大漢好男兒戰死疆場,但卻可以讓大漢後世的百姓得利。
能完成這樣一個豐功偉績,是要青史留名的。
這不僅對大漢天子有誘惑力,對當權掌事的朝臣也有誘惑力。
“聽陛下一席話,微臣茅塞頓開,認為此戰可行。”內閣大學士張安世已經被說服了。
“老臣不及陛下知兵,如今亦覺得陛下所說的方略乃上上策。”趙充國也點頭讚許道。
“微臣以為,此戰若能取勝,匈奴在西域再無立足之地。”韓增最後一個附和著說道。
大將軍、衛將軍和驃騎將軍都已經不再反對,剩下的幾個人自然也沒有反對的意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