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滿朝文武,包括在座的各位,都在心中對天子的話嗤之以鼻,甚至輕看天子。
但是如今,烏孫國方向真的打贏了,何人還敢說天子不知兵呢?
簡直就是用兵如神!
劉賀的餘光感受得到眾人的小心和敬佩,心中很滿意,今日要做的事情,會方便許多了。
他暫時沒有發話,只是細細地讀著捷報……
去年,當五路漢軍出擊塞北的時候,烏孫國王翁歸靡發騎兵五萬,從西面進入到右谷蠡庭,相對攻擊匈奴。
五路漢軍聲勢浩大,而且是從中東兩面發起的進攻,再加上霍禹等人將漢軍的佈置完全透露給了匈奴。
所以匈奴主力為了躲避漢軍兵鋒,早早就開始向西轉移,慌亂之中恰好碰到了向東進軍的烏孫國騎兵。
烏孫國軍隊本不是匈奴軍隊的對手,但是匈奴人知道漢軍勢大,轉移時帶了大量的老弱婦孺,行動非常遲緩,不利作戰。
於是,翁歸靡在常惠的協助之下,指揮發動了多次圍殲追擊戰,利用自身機動力強的優勢,不斷襲擾匈奴。
等匈奴成為遠道而來的疲憊之師時,又尋找到戰機果斷進行決戰,一舉擊潰了匈奴的主力。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烏孫國俘虜壺衍鞮單于叔父輩、公主、名王、騎將等以下四萬餘,斬殺匈奴賊寇五萬餘,俘獲馬、牛、驢、騾、駱駝五萬多,羊六十多萬。
匈奴禍不單行,殘部在北逃的時候,又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寒潮,凍死的老弱及牛羊綿延數百里,不知幾何。
這樣算下來,匈奴的實力經此一役,折損了七成以上。
恐怕在短時間內,都不可能向大漢邊塞發動大的攻勢了。
或者說得再自信一些,從這一場戰役開始,匈奴人幾十年之內都不可能危害大漢邊塞了。
劉賀放下捷報,想到了一些更遙遠的事情。
……
在原來的歷史上線上,匈奴經歷了這一次大敗之後,在漠北的邊緣逡巡了百餘年。
中間哪怕經歷了南北匈奴的分裂,也依舊不甘離去。
在兩漢動盪的時候,他們甚至還一度想要南下準備恢復昔日的榮光。
最終,在竇固和竇憲兩人的幾次率兵出擊之下,匈奴損兵折將,才最終逃離漠北。
而後,在班勇、斐岑、司馬達等人的追擊之下,一路西逃,逐漸遠離華夏的視野。
最終完全消失在了華夏史書的記載當中。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華夏的百姓和史官們並不知道匈奴到底去了何處。
但是身為後來者,劉賀是知道的。
敗於漢軍之手的匈奴人一路西逃,越過中亞,跨過頓河,橫掃東歐羅巴和中歐羅巴,威脅西歐羅巴。
一路上,他們擊敗了敢於阻擋在他們面前的任何民族,建立起了一個橫跨亞歐的龐大帝國。
某種角度來說,敗給了西漢,才開啟了匈奴帝國的繁盛。
匈奴的西遷,引起了歐羅巴各民族多米諾骨牌似的坍塌。
蠻族西逃不停地西逃,衝擊著羅馬帝國的邊境,讓西羅馬帝國岌岌可危。